作者:
cuteee (我游來晃去的>"<)
2003-10-05 21:51:06我上Google找到了
http://ceiba.cc.ntu.edu.tw/CLI/wwwboard/board/messages/146.htm
張貼者:曦文 on October 26, 2000 at 01:49:44
文章內容:
請老師參考..
五經之外,六經依今文學家言,祇是空名。後人擴充經學範圍,又
有七經之說,唐李賢後漢書註,以六經加論語為七經。宋劉敞七經
小傳以書、詩、周禮、儀禮、禮記、公羊傳、論語為七經,清康熙
御纂以易、書、詩、春秋、周禮、儀禮、禮記為七經。日木山井鼎
七經者文補遺以易、書、詩、春秋、禮記:論語、孝經為七經。以
上四種部類,除第一種沿襲舊說外,皆無樂經,可見漸趨於寅事求
是。至於春秋原是史書,因經過聖人筆削,列之於裡,春秋有三
傳,為左氏、公羊、-穀梁。治春秋之學,自然賅括三傳,而三傳之
中,向以左傳為主,劉敞七經特舉公羊傳,是今文學家,專主公羊
之意。唐代以易詩書並三禮三傳為九經,陸德明經典釋文,則易三
傳為春秋,加入論語、孝經,仍為九經。五代時蜀主孟昶所刻石經
為易詩書三禮三傳,並論語孟子為十一經,而唐文宗所刻開成石
經,則為易詩書三禮二﹁傳及論語孝經爾雅為十二經,清高宗刻石
經,姑以易詩書三禮三傳並論語、孝經、孟子、爾雅為十三經。以
上由五經至十三經,數目雖係遞增,而時間並非順序,如劉敞七經
在陸德明九經之後,而蜀主十一經,在開成十二經之後。諸經之冠
以數字,無非確定一時之研究範圍,今人有加大戴禮為十四經者,
又有再加子夏易傳為十五經者,要之十三經立名已久,仍不失為治
經學標準。
以上引自王靜芝、蔡興濟合著的國學導讀〈輔大文學院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