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沒有裝過CAM,這個圖我最早在巴哈看到,轉貼人的解釋跟你一樣
阿,這個就歹勢了我你裝NAM看成CAM Q_Q
: 我不懂日文,但是我的理解是滿不同的
: http://homepage2.nifty.com/kamurai/simcity/koyou.htm
: 這張圖應該「不是」居民需要多少工作,而是居民會「刺激」多少需求
: 也就是說,如果你有1000個低收入EQ1工作人口(約當2000居民),
: 你會有250個低收入服務業需求,750個高污染工業需求
: 一個很簡單的實驗是,你可以開兩個低收入區各自聯結兩個高污染工業區
: 然後給其中一個,假設A住宅區教育,並同時拆掉B工業區
: 你會發現最後失業的人是B住宅區的人而非教育水準提高的A住宅區的人
你這個我會解釋成因為你拆太兇了,然後由於A區住宅區比較靠近A工業區,
所以B住宅區搶不到工作就失業了lol
當然你應該有很多控制變因沒講,譬如說A區受教育的程度超過EQ2
(也就是說會有50%A區住宅將會沒有他們喜歡的工作)
: http://homepage2.nifty.com/kamurai/simcity/koyoumondai.htm#situgyou
: 這個網頁最下面有一個勞動力需要表,我看不懂日文,但我的解讀是
: 這其實是各產業「雇用人數比例」表
: 也就是說,如果你有1000個高科技工業,那可以養活800個中收入工作人口,
: 低收跟高收各100個
: 一個更簡單的實驗是工業發展完全不需要任何居民,如果照字面翻成「勞動力需求」
: 那理論上完全沒有居民的時候工業應該根本無法展開才是
那個日本網站其實解釋建築物怎麼出來的其實跟巴哈那篇精華區一樣,
(我覺得他應該就是直接翻譯)
譬如說
https://www.dropbox.com/s/diu7r3gz3vw2t07/Census%20Drives.jpg
其實就是說,建築物的出現是由城市的勞動人口決定,不過跟教育無關,
(原文中的"勞動力需求"如果看字面很像是RCI中R需求,不過下一行
"その都市にどの所得層の住人"就將該需求解釋為"城市中各所得的居民")
所以再下面他就有說明"如果你的城市中高居民有一定比例但是教育低落,則
會發生有一堆中高商辦公室但是沒人去工作的狀況"
: 我的理解裡這兩張表是simcity4的根本
: 製造需求比例跟僱用比例不對等,所以整個城市才必須是動態的
: 這也可以解釋許多人提問的黑樓失業問題
: 我原先用養豬法養了兩萬四低收人口,無教育,這時會有75%*24,000/2的高汙工業
: 接著我用拆房集氣的方式蓋了四棟 stage 8大樓,給他們教育
: 由於在集氣同時我放任工業區成長,故一旦這四棟樓的人提升至EQ1
: 我的高汙工需求馬上就只剩下50% * 24,000/2,故高汙工需求為負
: 同時會看到製造業的需求出現,當這24,000到達EQ3時,會製造約4000製造業需求
: (24,000 *35% /2),但這時我必須小心控制中收入人口,
: 因為4000製造業只會雇用4000 * .45的的中收人口,也就只能養活3600中收人
: 所以集氣概一棟3380人的中收住宅後,我就將中收稅率稍微調高,直到需求表趨近零
: 否則我放任中收人口搬進來,又沒有相對的開放中商中服,馬上就會有一群人失業
這邊轉回來談那個網站的"各産業別 雇用住人層一覧"表,
由於這邊他主力是放在失業說明上,他提到會失業主要有四個原因
1.沒有工作的場所
2.沒辦法去工作場所
3.工作場所爆炸了
4.沒有喜歡的工作
其中第四點特別標紅字說明"居民不會因為單純因為某個工商業區離他比較近
就跑去那邊工作,而工作場所也不會因位居民離他近就雇用他",也因此這張表
也代表著會去居民會去就業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