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看:社會企業與青年
本文整理了針對社會創業家的左派與右派觀點,左派的人認為社會創業是一條充滿挑戰的
路,首先不只需要平衡經營公司的公益與效益,而在社會企業成熟、規模化的時候更會遇
到主流的市場競爭以及制度層面的不友善,使得經營社會企業極具挑戰。不只如此,右派
的人也認為在面對個人的職涯規劃時,期盼有能力的年輕人先在傳統的企業磨練、創造更
多財富之後,再以慈善家、公益捐贈者角色來回饋社會。不過,縱使成為社會創業家看似
困難重重,我們卻也看到有高中畢業生不畏挑戰與社會的異樣眼光,將成為社會創業家列
為第一志願,你是否也有這樣的勇氣呢?
以下全文轉載自台灣立報
左看:左翼青年的必要學習
筆者曾指出,社會企業在一開始之所以還有生存的空間,那恰恰是私人資本不屑一顧的邊
緣者社會需求或非常微弱的市場商機。一旦社會企業在這些邊原地帶發展起來,有了規模
經濟的態勢時,那就無可避免地進入激烈的主流市場競爭中,要擊敗那些只講效益不講公
義的私人企業,又有何可能能成功呢?
雖然如此,在今日,社會企業卻是有社會關懷人道主義者,或左翼立場的青年們不可或缺
的磨練成長之必要經驗。懷抱著社會公義理想的年輕人投身於社會企業的創業經營過程中
,會學到兩個關鍵經驗,而足以彌補社會企業不可能在資本主義社會裡成為主流的缺憾。
其一,學習到如何在公義理念與實際經營企業要講求經濟效益之間的主次輕重的價值平衡
。所謂價值平衡,不是和稀泥而是如何既讓企業能一步步運作又同時不斷往公義目標邁進
的策略因應。
其二,當社會企業逐漸發展而挑戰到制度面的根本瓶頸時,能體會到社會企業要成為社會
主流,就唯有政治革命而非企業改造。
一個青年能學習到這兩點,就勢必為今後左翼運動者的中堅幹部了。
許若仁/社會評論者
右看:先求富再求仁
18日一則教育新聞的標題為:「台大四冠王,她想創社會企業」,其內容為北一女中一位
成績優異學生郭庭安,經過甄選而順利被台大四大熱門科系,工商管理系、工管系、政治
系公共行政組與外語系,分別錄取。
但這位同學的志向,乃是自我期許要以她未來專業能力來投入社會企業幫助弱勢者,改善
社會資源分配不公平現象。
她特別述及,曾到原住民部落服務,看到偏鄉資源匱乏而反觀自己身處都市、一流菁英學
校的豐富資源,而深深感受到社會資源分配不公,從而決定自己將專注於企管經營的專業
知識來推動社會企業。
筆者看到這新聞的心情,乃是惋惜與祝福兼具的複雜情緒。社會企業固然有其正面性,筆
者已在本專欄中指出,它可以「培育弱勢者,讓他們能自立自主,以一技之長透過企業團
隊經營方式來開闢自己的人生」。
但社會企業畢竟不是市場主流。郭同學既然有如此優異資質,理當在一般正常企業經營中
,大展才能,創造出更多的個人財富後始能做更多的社會公益。
沒有個人資財,那能做散財童子呢?美國的首富,比爾蓋茨,不是先成為首富,才能成為
大慈善家嗎?
陳安君/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