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在今年首度當上面試官,開始為公司面試工程師。
身面試官果然可以看到不一樣的視野,雖然常聽到要「換位思考」
不過沒有親身換位過,也是不容易思考的很全面。
我們的公司在高雄,是間新創公司,創辦人和我都有共同的目標:
「要為高雄的技術圈打造一個對工程師友善的環境」
雖然這個目標常常被現實挑戰,不過正因為不容易作到,所以才有嘗試的價值
因為不管作什麼,通通都會回歸到「人」,要打造讓人舒服的產品,首先就要先讓
開發的人舒服 XD
不過現在還在努力中就是了..
這幾個月,陸陸續續都有在面試南部的工程師。
有的是土身土長南部人,一直在南部發展,也有的是在北部打拼許多年,因為家庭
的關係要回來南部,也有的人是畢業生,對於未來一臉茫然。
大約80%的面試者都有這些特質:沒自信、覺得自己卑微、覺得自己永遠不足、
恐懼、習慣打安全牌、心不夠開闊去接納各種可能性。
"覺得自己永遠不足"這件事看似美德,雖然我也認同這是進步的動力,
不過現在的人都有點太over,就連介紹自己的長處、強項時,面試者多半還會自動
打自己臉。
例:這個功能,我是使用XX技術作的..(說明),可是這個地方仍然有XX問題,還需要
再加強(不好意思貌)。
我心想:嗯?給你一個表現你的優點的機會,怎麼自己講完又縮回去了?
有些人聽完我說明找這個職位是要進行怎樣的專案,然後手就開始發抖,或是呈
雙手交叉在胸前的防衛姿勢,問他有沒有信心完成這件事呢,對方表情就好像想快點
結束話題的樣子 XD
慢慢地,面試會導向「諮商」的方向進行(?)。以上面這個例子來說,我會說明我不是
問他有沒有能力完成,而是有沒有信心完成。因為我們很難找到一個全部都有作過的人
,每間公司所要作的事都不一樣,工程師本來就會一直在學習新東西,而且會藉由工作
來學習新東西,而「信心」是我們最需要的特質。
就算是進來邊作邊學習,有什麼狀況都可以一起討論,甚至最後他發現自己能力不足
的話,也不會怎麼樣。我們也都是依自己的能力去作自己能力可以作到的事。所以會
討論出一個「可行」的作法,雖然不是完美解答,不過只要是盡力,就沒有問題了。
因為我會和老闆面前拍胸脯說,我們的技術團隊現在作出來的東西是我們盡全力作出
來的。要是老闆要求更高,我就只能說,時間會讓我們進步,未來一定會更好,只是
現在我們已無法拿出更好的了,若老闆不滿意的話那只能說他找錯人進來了。
公司也不是我開的,我也沒有入股,我只要作出對得起自己的事就好了,其他問題就留
給老闆來煩惱 XD 不過老闆也是認為盡力就好的人,所以也沒有問題。
我的話對面試者多少都會衝擊到,我猜會那麼認真對他們這樣說的人不多吧。
我是用這樣的方式來選擇要加入我們公司的人,也真的找到不錯的人進來。
而且面試者就算不符合我找人的標準,但都會順便和我傾訴他們的問題,
甚至是站內信、email給我要我聽聽他們的煩惱,所以才慢慢的變諮商路線(?)
就算不是我們公司要的人,我也一樣認真的面對,或許來我們公司面試的人,
離開後會有新想法新突破,讓他們在找其他工作時,能有些不一樣的變化。
間接的達到我想要達到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