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ichael85731 (撿到100塊)》之銘言:
: 想問問看大家的想法,或是分享你在職場上看到低學歷者碰到的瓶頸之類的
: 先謝謝看文的各位
施主,這個問題應該問你自己 :) 因為只有你知道你自己是塊怎麼樣的料。
如果是我,我會從兩大方向來評量:
========================================================================
(1) 天資: 你是否能理解應用遞迴(recursion) 這個概念?
特別挑出遞迴來談,不是因為吃了遞迴牛丸就能考一百分年薪三百萬,而是因為遞
迴是一個很方便簡單的碼猴天資測試工具。
如果你能理解應用遞迴這個概念,那代表著你至少能掌握 self-reference, 也就
是所謂 "meta" 這個極重要的抽象概念,你至少有希望習得 meta-cognition 能力
,那是自學(self-educate)必要的思考工具。
反之,你會走得很辛苦,幾乎一定要人帶、幾乎一定要有範例給你參考模仿,你才
有可能學會新事物。
========================================================================
(2) 思維: 你的腦子是否「清楚」?
前兩天讀 Paul Graham 一篇文章 ( http://www.paulgraham.com/avg.html ) 時
,讀到一段很有意思的話:
> the Blub paradox: they're satisfied with whatever language they happen
> to use, because it dictates the way they think about programs.
這描述的是人如何被它既有的思維据限著;而因為被那既有思維据限著,所以覺得
那既有思維其實也蠻不錯的。
你應該可以自己感覺得出來,你活到目前,你的思維的演化速度,以及你對「進化
」這件事有多渴望 (或著,反過來說,你對舒適區有多留戀。)
所謂「思維」,可以有許多面相,在這裡舉兩個例子
(2.1) 理性、感性、本能
先不談 Michael Phelps 那種訓練時一天要吃到一萬四千卡熱量的特例,一般人一
天吃下去的熱量就那麼多,其中腦子能使用的能量就那麼多,雖然每個人之間多少
會有差異,但也差不到一個數量級那麼多,是故,最後決定領先與落後的,就是一
個人的腦子長期平均下來能把多少能量轉換成「有用的功(work)」。
舉個白話例子,理性知道學英語很重要、健身很重要,但最後花多少能量在重要的
事上 vs. 尋求感性、本能的立即快感(instant gratification) 上,每個人可以
摸著 ____ 想一想 :D
(2.2) 思考的維度(dimension)
這裡指的是想事情的高度、寬度、深度;思考維度高不一定好,但思考維度低大多
會衰,因為維度低,能看到、看透的事就相對地少,是故能模仿學習反思的對像就
少,進化的速度就相對的慢。
========================================================================
沒有人能斷言學歷與經歷哪個「好」,只有你自己知道你自己是塊怎麼樣的料。如
果從你目前的過往戰績,你判斷你天資夠、腦子清楚,那就可以去試著冒險走出自
己的路,反之,就去走別人開好的路、抄前人留下的樣版、排隊熬年資,也沒有什
麼不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