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IanLi (IanLi)》之銘言:
: 某選股邏輯如下:
: 1.先篩選突破105MA(股票要漲一定會突破突破再突破)
這只有在趨勢明顯的時候會有作用,不然就被巴爽的
: 2.再篩選本益比12以下(之前看Q3台股均本益比約12,且本益比低還可以騙自己是長投)
基本面選股,都是用過往資料,應該加上未來性的評估,數據公布,只是給你核對答案
: 3.選股價50元以下,股本15億以上(本金少,便宜的才可以分批買進)
價格便宜要做的就是某段時間,很多傳產都這樣,但是也表示這個價格區間,
就是市場上面共同認知的價格
但是你選這類的股票跟你上述的方法又產生衝突了,因為這類的股票
基本都在一個價格區間內波動,用第一個方法做基本都被巴死
你如果想要找成長性的公司...你股價選50以下,把超多優質公司排除了
: 4.有突破就買進一點
甚麼情況下算突破?買進多少?
: 5.跌破最近的關卡就賣,來不及賣的就當做長期投資囉....囧...
.........最重要的風險控管沒做好,甚麼都害了了
: 可以請問:
: 1.這樣子的選股或是操作方式,會有很明顯的差錯嗎?
很明顯缺乏一個核心概念,甚麼方式都好,可是這明顯不是一個可靠的模式
提出一些看法,明顯把選股跟操作混為一談了,如果你用2.3選股不是不可
只是還缺很多,我想應該是看到某種情境發生,就把他當成恆常性出現的例子
用2.3選擇,其目的在找便宜的好股票,買點應該遠低於企業真實價值的時候才買進,
而不是用甚麼突破...因為市場上的操作者不是瞎子...不會留這個機會給你
就算有,你花出的精力跟你的回報會不成比例..畢竟別人是一整群在做這件事情
基本面選股,是個最基本的動力,如果你把身份切換成股東,就可以很好理解
但是很多一定更重視資本利得,那選到體質好的公司,會把操作的難易度
降低很多,賺錢的機會會更多,但是體質好的公司還是要搭配操作,不然很多
"好"公司其實價格都很高了,風險控管沒做好,很容易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