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5月,在同學的介紹下,我到館前路上的鼎康證券當工讀生,那時還沒電腦化,我
的工作就是抄寫當天的所有客戶的進出明細,由於當時股市還只有幾百點,每天交易量約
10幾億,我和另外3個工讀生(都女生)工作量相當輕鬆,大約半天就寫完了,月薪好像是
5000多,在同學中算是不錯。
過了半年多,情況開始有點不對,每天的日報表抄寫量開始變多,要到下午才寫的完,然
後有一個工讀生被早上拉出去跑外交割,再過一小段時間,指數衝破1000點,連我也被拉
去跑外交割,那時底薪不變,不過開始有獎金,每個月固定領2個月薪水,算是同學中的
高收入戶。
1987年,股市開始狂飆,每天創新高,台灣社會進入第1次財富重新分配,到了6月我畢業
時,好像已經5千多點,我升為正式員工,一樣負責外交割,那時每天成交量已經破千億
,我們公司光外交割就有30人,證券公司錢多到沒地方花,那時的員工福利在台灣應該不
會再出現了!
公司每年有夏冬兩套制服,男生的冬天制服是義大利皮衣,女生是皮大衣,除了制服外,
還有一套便服,讓你星期六上班時穿。
公司供應午、晚、宵夜三餐,至少都是欣葉餐廳等級的便當,員工旅遊理所當然的免費外
,遊覽車上再發零用錢,1人3000元,公司另外在翡翠灣附近買了2棟別墅(有游泳池那種)
給所有員工渡假,每個部門輪流去,去的前一天下午福委會先去超市採買零食、烤肉食材
,把冰箱塞滿。
那時我的底薪不高,6,500元,但是每個月都領9個月獎金,加上底薪,每個月薪水6萬多
,那年年終公司發20個月,結果被員工抗議太少,最傳奇的是另外1家證券公司叫開大證
券,連清潔阿姨年終都領了100個月。
那時我19歲,年薪是100萬,還沒加上在股市賺的另外幾十萬,到現在「錢很多」還是我
最主要的青春記憶,就這樣過了2年,1989年12月我去當兵,在1個月後在軍中還領了證券
公司50幾萬的年終。
那時包括我在內的所有人都以為這樣的好光景會永遠持續下去,沒想到我入伍隔年股市就
崩盤了,雖然當兵很幹,不過也幸好國家讓我閃過這波大跌,身上的錢不至於全部賠回去
。
那時股市之所以會狂飆,主要在於政策和社會氛圍,1986年時,台灣股市相當封閉,股票
上市不易,企業也還沒有從市場籌措資金的概念,因此股市無法作為反應經濟的櫥窗。
後來概念逐漸形成,企業開始上市,長年為被台灣投資者注意的股市開始被重視,投入資
金增加,股價就開始漲,股價開始漲,媒體就開始報,媒體開始報,就有更多散戶把錢投
進來,循環就開始啟動。
不過之所以會漲到停不下來,我認為主要有3個原因,一是政府開始取締大家樂,那時社
會?
大家樂資金應該有個一兩千億跑不掉,被取締後全部流向股市。
第二個原因是漲跌限制,當時本來是5%,1989年財政部長郭婉容在中秋節前夕宣佈開徵證
所稅後,股市無量下跌,政府和股民都被嚇到,在一陣抗議後,漲跌限制縮小為3%,漲跌
限
策原本就讓股價不能即時反應現值,縮小為3%,結果只讓該跌該漲的部份時間拖得更久
,那時雖然無量下跌19天,但整個股市仍是多頭,第20天股價反轉,由於3%限制,股市連
續回漲了10幾天,每天漲停板怪象讓所有散戶都產生股市只漲不跌的錯誤觀念,當時甚至
出現指數漲停板的誇張現象,也就是全部股票都漲停,這種情況後來也不會再有了。
除了政策外,股市會漲個不停的第3個原因是台灣當年股市規模過小,人為因素偏高,作
手只要有個十幾億資金就可以輕易炒作數檔股票,加上政府非但縱容,甚至還借助大戶力
量維持股市榮景,導致當時的台灣股市基本面完全失效,漲跌只看消息面。
我在1991年底退伍時,股市已經一定程度的恢復穩定,整年狂飆那種事已經不再出現,退
伍後我又在股市待了10年,不過那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