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所稅這件事情,其實事情沒這麼複雜
一個,是上述所提大戶金流的部分,
另一個是比較實際的問題
成本問題
其中影響最大的是 IPO 要課稅的問題
另外在市場裡面交易 現有證交稅是 0.3% 其實當年原本就是0.15%證交稅 + 0.15%證所稅
所以這0.3%的狀況根本就是假議題 不管哪個政黨還是版本提出來都一樣
其他 有的沒的二代健保等等 說穿了就是找個名目 要跟股民收錢就是這樣
當然是要打著"公平正義的大旗"
也用看似很好理解的,"有收入就要繳稅阿"..之類的言語
其實問題很簡單
管你證所稅證交稅還是甚麼稅,簡單的說,就是你作證卷交易 政府要跟你收多少費用,
就這麼簡單 不管你用甚麼名目
那這個"稅" 就是國家的收入
那要收到這個稅 要怎麼收呢?
要收IPO的稅 當然是越多家來IPO你才能收越多
要收在股票市場裡面交易的 那就要越多人來交易越多成交量稅才會越多
那台灣證卷交易所的競爭對手是誰?
當然是其他交易所 香港交易所 美國納茲達克 新加坡交易所 上海證交所..等等
那公司要怎樣決定要在哪個市場上市
就像一個產品你要決定放在哪個商店販賣
你要放在路邊的 柑仔店 還是放在 萊爾富 還是放在 7-11
柑仔店可能不會跟你收甚麼上架費就讓你寄賣
7-11可能就要跟你收50% 還要你最少付多少上架費
最簡單的想法 我能在哪個市場賣到比較高的價格 我就去那裏上市
哪個市場的投資人多 成交量大 市場越活絡 我的公司自然更好賣 流動性也夠
那先撇開甚麼證交稅 證所稅的問題
請問你覺得一家國際級的好公司她會選擇在 香港 還是在 納茲達克 還是在 台灣 上市
至少以現在的環境來看 台灣絕對不會是一個首選 (台灣幾十年前曾經會是首選)
也就是說在先天本質上台灣證卷市場已經輸人一大截了
這10年來 中國大陸大幅發展 連動帶動香港市場,新加坡市場也走出自己的路,
甚至 印尼 越南 菲律賓 柬埔寨 也都在發展 等等
論成交量 台灣不會是首選 論能給的本益比 台灣也無法
外加台灣的產業基本上幾乎已經是一攤死水 外加邊緣化
我想也不太有人會否認這個說法 幾乎就靠幾家公司在撐
結果政府稅收不足 就找個理由再打著公平正義的大旗 在股票市場 加稅
(不管是不是證所稅)
請問 你是投資人大戶 或者 外資,你會想在這個市場裡玩嗎?
1,就算不加稅,一堆大戶都已經紛紛跑去上海香港或者其他市場玩了
跑去日本美國的大有人在
2,原本就已經在離開這個市場了,再增加交易成本,就乾脆不要玩 反正又不是沒地方可玩
你說這個政策瞎不瞎 成交量一年少了10兆 證交稅短收550億
沒有這個政策 成交量都已經會減少 稅收會短收了,這個政策不是蠢到翻
最後變成惡性循環 沒有成交量 那誰要來這上市IPO IPO還要被課稅
成交量再更少 然後無限迴圈
所以證所稅徵不徵 我自己覺得根本是個假議題 因為關鍵就是找個理由收稅金
那也無所謂 但是取卵可以殺雞嗎?
政策打從一開始制定就該是 要如何去發展證卷市場
而不是證所稅符不符合公平正義 在討論公平正義之前有件事重要的多 叫做求生存
假設今天有一套發展證卷市場 甚至國際化的方法
能把餅做大 之後你要怎麼增加稅收 那都簡單 , 所以證所稅根本就是假議題
餅做大了你愛用甚麼名目都可以
在乞丐碗裡搶飯吃 一群乞丐討論公平正義 腦袋有洞嗎?
前陣子跟國內一些銀行比較高層聊天 也聊到一些他們的海外經驗
國內證卷業者銀行業者不知道怎麼玩這塊嗎?
知道當然知道 不知道麼把餅做大嗎? 當然也知道
哪家沒偷跑 跑去中國跑去香港 早就都在做國際上在做的事情 那國內為什麼這麼慘
因為政府管一堆阿 這個不准做那個不准做 人家國際上都不知道做多久的東西
他給你一句我不懂 再研究看看, 做生意是講究時效性的
然後過了好幾年,發現產業真的衰退了,
再說,那不然我開放一項好了 開放一個人家10年前就在做的東西
但有總比沒有好 一個現在國內大型銀行的高層這樣跟我說
請問這樣是要怎麼競爭? 還 亞太金融中心 台灣曾經的確是有這個本錢
但只能說最好的時機早就已經過去不知道多少年了
一個小小的證所稅 可以爭論那麼久,卻沒有完整整個產業發展的藍圖
有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