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連結:
https://goo.gl/dhKmCV
2.原文內容:
在 1998 年,因為亞洲金融風暴與台中精機董事長黃明和拉大槓桿操作,借貸比例過高,
台中精機從市值 38 億,一夕之間滑落至欠債 67 億,黯然下市。直到 2013 年 10 月,
台中精機債務清償、重整成功,2017 年重新站回 80 億元營收,黃明和成為台灣企業從
谷底攀升的代表。
「那時我以短治長,借短期的錢做長期的事,沒有設好安全閥,」因為過度信任自己的財
務操作,再加上時局不穩,以致家族企業一夕垮台,許多家族成員、員工因而離去,只剩
黃明和一人負責成敗。等到企業恢復穩健後,他體會到接班人要提早歷練,才能訓練預見
危機、扎實經營的能力 ,也因此讓他開始布局接班。
二代推動新制度,他負責與資深員工溝通
黃明和有兩女一子,以及兩名女婿,都在企業內服務,他都依據每人的個性與專業安排工
作。黃明和自己從第一線業務做起,大學時期耕耘國內市場,當大兒子加入企業時,也讓
他遵循老路,學習與代理商、客戶交涉。
黃明和的大女兒黃怡穎,2010 年進入企業擔任董事長特助。過去曾在台灣賓士行銷部門
任職 5 年,經過外商歷練的黃怡穎對於引進現代化制度、行銷手法到傳統企業裡,都有
相當助益。
「傳產本來就講究人情味,過去比較沒有制度的事情,現在都一一 SOP 化,也比較有效
率。」
他舉例,過去他們在世界各地的會展現場,所展示的品牌商標不一,黃怡穎回來後逐步統
一,對於客戶端而言識別度更清晰、品牌認知度也更高。
此外,黃怡穎相對年輕,資歷與想法都更容易靠近一般員工,也比較能打破階層、傳遞訊
息。因此,過去兩年在黃怡穎協助下,企業內部開啟了一場以管理方法與制度為主的「緩
慢改革」。
以獎金分配為例,過去由後勤單位設計,多以「資歷」為主要考量,長久下來,難免多數
年輕員工感到不滿,「講白了,人都是自肥的,有許多好處都被老臣占走。」
但制度不公也要講求證據,黃怡穎先算出過去獎金分配的比例,確認事態後讓黃明和過目
。她指出工廠以生產為主,高階主管只是策略性輔助,應該要把鼓勵送到真正付出努力的
人手上,「我確認現狀確實如此,一聲令下就開始動手,後續不做太多干涉。」
他們先調整組織架構,將會計稽核小組從總管理處調至董事長室直接管理;黃明和僅協助
在第一線溝通,擋下許多雜音。
無法接受的員工,「多數都會選擇退休,畢竟企業也必須換血,」黃明和說得坦白,也顯
示他對改革的支持。
開設「薪火相傳班」,協助上下游廠商一起轉型
除了布局企業內部接班事宜外,黃明和還觀察到上下游供應鏈、客戶也有同樣困擾。
「代理商提出客戶有 6~7 成都有接班問題,」台中精機國際處協理胡鴻霖指出,黃明和
一知道消息,就在一年內拜訪 200 多間客戶,發現其中 10~20 人的中小型企業接班人
,對於轉型、升級有念頭、但沒資源或是不知從何下手。「他們對『黑手行業』沒有憧憬
,或是產業逐步升級但家族企業卻沒有更新技術,」使得二代對接班顯得意興闌珊,黃明
和便思考要如何協助更多人。
他強調,工具機不是消費性產品,買機器、談合作關係相對長久,再加上該產業幾乎百分
之百都是家族企業,所以彼此忠誠度極高。
過去,台中精機遭遇危機,仍有死忠客戶支持,所以「產業持續轉型,客戶群也得要一起
轉上來,他們不做了,以後我還要跟誰一起做生意?」
2013 年,台中精機開設「薪火相傳班」,一班僅收 20 人,至今累積 6 期、共 119 學
員,課程中安排管理與技術課程,安排學員到工廠、甚至協助提供技術升級或轉型問題的
解決方案,「我們是教育素材、也是客戶的後盾。」胡鴻霖指出,由於全數都是直接客戶
,其回購機台率逼近百分之百。
「人一定要認輸,才有再贏的機會,」
從前搶市場、帶頭衝的他,現在更常說「產業要共好,企業才能長久生存,」
他追求的「贏」,不再只局限於台中精機,而是持續傳授經驗給更多接班人,讓更多企業
可以一起「打群架」,發揮企業群落效應。
訓練接班人融入家族企業
讓接班人願意「接班」本身就是個難題,台中精機卻相對沒有這樣的問題。黃明和指出,
及早讓接班人參與、融入企業是關鍵,他的做法如下:
1. 任職前參與活動
黃明和指出,兒女都在國外求學,但只要他們一回台灣,就讓他們持續參與企業活動、旅
遊,在培養「專業能力」之前,先與同事培養感情。
2. 了解接班人的需求,給予支持
以改革獎金制度為例,黃明和授權女兒黃怡穎規畫後,便持續與老臣溝通、協調,對外展
現支持態度,讓接班人有依靠。
3. 從基礎做起,補強專業能力
兒子黃獻彬為資訊專業,但回到企業中時還是先從基礎工程師做起,並到職訓局學習半年
機械相關專業,才開始接觸銷售、展覽工作。
3.心得/評論:
不搞槓桿操作,還是老老實實打拼,東山再起機會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