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覺得你明明選的股票很好, 可是中美課稅議題三不五天來攪局,
無法凸顯妳的績效, 而且每天要看他們的新聞很煩, 那就來避險吧.
避險的成本不高, 只需要你本金的十分之一(期貨).
你只要股票的部位有50萬就可以避險, 不管是多做多還是做空.
怎麼說呢:
避險有甚麼好處呢?
1. 讓你的績效不受非個股因素的干擾, 譬如總經, 政治因素
2. 讓你的績效看起來更平滑, 讓對的選股策略在空頭時還能賺錢
其他懶得想了
怎麼說呢:
我知道成本低的避險方式有兩種: 選擇權和期貨.
假設是用期貨避險的話.像昨天大盤大跌1.5%(詳細多少我忘了), 你的股票跌了1%.
如果你做完全避險的話你是賺0.5%的. 有沒有覺得很高興???
小台指保證金2.5萬左右, 指數一點對應到50元的價值.
如果你拿5萬來當保證金, 現在就可以替10700*50=53.5萬的股票避險
所以散戶也可以避險
所以散戶也可以避險
所以散戶也可以避險
選擇權也可以避險, 只是我比較不熟, 有興趣的人可以補上
本來懶得回這篇的, 可是因為今天想替我新買的上櫃股票避險,
卻沒合適的價格, 所以才打了這篇, 希望多點人來交易上櫃指數期貨
※ 引述《lacseven (喬巴)》之銘言:
: 在講為什麼要避險之前,先來認識一下避險到底是什麼意思
: 避險顧名思義就是「規避風險」
: 那到底什麼叫做「風險」
: 一般而言風險都是以「報酬波動性」來衡量,也就是所謂的標準差
: 因此,只要你所獲得的報酬與預期不同,這就叫做風險
: 賺的比預期報酬多,這叫「上方風險」
: 賠的比預期報酬多,這叫「下方風險」
: 一般人只會在意下方風險,不會在意上方風險(當然誰會在意賺得多呢?)
: 但是,不管買任何商品,報酬走勢都會有上下兩邊,因此很難做到只規避某一邊風險
: 因此一般在講避險的時候,其實不是只針對下方風險,其實是上下兩方的風險都規避
: 舉例而言,假如現在玉米價格一斤30元,如果A農夫怕未來玉米價格下跌
: 所以他開始找買家,約定3個月後玉米收成,以一斤35元賣出
: 剛好有一個玉米罐頭製造商B,他認為未來玉米價格會上漲,所以也想早點把價格定下來
: 因此A跟B就互相約定了這次的買賣契約
: 對A而言,他確保了一斤35元的收益;對B而言,他確保一斤35元的成本
: 那如果3個月後,玉米價格一斤漲到40,以A的角度看,他少賺了5元的利潤
: 或是玉米價格一斤跌到30,以B的角度看,他多花了5元的成本
: 但是,不論最後的結果賺或賠,他們都鎖住了價格的波動性!
: (上述就是所謂的遠期契約,後來標準化規格後就變成期貨。)
: 原po講的疑問是沒有錯的,將部分持股賣出,降低裸部位確實是一種做法
: 但是現實生活中會有一些情況出現:
: 1.部位過大,無法直接出售 -
: 雖然說可以賣掉,但是市場上有胃納量、流動性的考量,想賣賣不掉、想買買不到
: 而你的部位又很大,跳動一個TICKER就是幾百萬上下,這時候與其賣掉不如先避險
: 例如當你持有很大部位的台股股票,很多股票並不一定有足夠的流動性可以賣出
: 然後又被限制不能使用期貨、選擇權來做避險...
: 再怎麼無奈,只能進一步買T50反一來降低波動性...
: 2.持有部位必須要到到期
: 例如部分券商發行權證的時候,由於權證有到期日,未到期也不能結清部位
: 但是權證的價格波動性又很大,這時候怎麼辦?
: 因此他們會採取買賣現貨部位來做避險,以讓現貨部位的波動去彌補權證的價格波動
: 3.未來才有需求
: 這是比較常見的情況,特別是外匯,常常是因某些商品在未來才交割
: 你現在手上是沒有部位的,因為資金的使用率關係,也不可能先準備著不動
: 因此,會使用一些衍生性商品來規避掉未來價格的波動,將其鎖住
: 4.水位限制
: 像是基金、壽險投資,這些法人有投資部位限制,無法降低太多部位
: 畢竟這些公司的錢本來就應該拿來投資,持有太多現金很奇怪
: 因此為了維持部位,並且降低市場價格波動影響,只能進行避險
: 5.套利
: 這也蠻常見的,假如你發現了某種做法同時買進XXX賣出OOO可以有確定的報酬率
: 這時候你在一開始買入的時候就不會再調整部位了,也是把價格波動性鎖住
: 對一般人而言,調整水位確實是一個避險方式
: 但當有限制存在時,就必須去找其他的解法了...
: 另外,避險就是做空?
: 其實不是,避險的目的是規避報酬(價格)波動。因此,多空都可以做,只要能降低就好
: 特別是有時候只能做買方(例如壽險公司),這時候只能找一些負相關的產品避險。
: 以下是一些心得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