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自己最近也剛好遇到同樣的問題。
目前心目中比較好的標的是美債ETF,但也是沒那麼肯定,希望大家可以理性討論
主要原因在於這筆錢是有成本的,我希望盡可能不要冒著太大的風險,
最好能穩定產生的基本價值可以超越資金持有成本的2%,在這個前提下爭取更多獲利
初步選擇美債ETF為主的原因有幾個
1. 從銀行搬出來的錢是一次到位。
我相信買股市ETF長期定期定額的獲利會比較好,
但我其實不敢在現在這個時間點大筆的買入股市ETF,畢竟短期內實在漲得有點兇悍
至於比較低金額的長期定期定額會同時持續進行。所以我覺得不衝突
所以以下的考量還是假設會單次注入相對大的金額為主
(例如500萬資金,一次投入50萬、100萬,而不是每個月小額買進、平滑成本的做法)
2. 風險
股市ETF的風險來自位階已經很高,但可以理解預設這種立場本身就是風險,
但我覺得追高會怕也是很多人會面臨的障礙,而且真的好難克服...
美債ETF的風險最主要應該就是萬一美國通膨又牙起來,突然喊有可能要再升息。
但我是覺得就算FED激進一點喊說要再升息,應該也很難再像一兩年前這樣狂升(?)
當作降息時間後延也沒關係,部位如果有切割得當,
等FED宣布重大消息的時候還能繼續買就還好,
算是拿3%多的殖利率當防禦(cover貸款利率),坐等降息的事實發生。
總之,策略上面我認為債息只是盾牌,目標還是實際降息後的資本利得,
而要賺取這個獲利,可能需要的時間會是一年兩年這種級距,而不是10年20年
另外債息的收入得考慮匯損這件事,我覺得應該也要同時考慮降息時的資本利得,
所以我會覺得(4%債息 - 2%資金成本 - 匯損 + 降息資本利得)比較完整,
而不是只看匯損只要>2%就要GG了。
但重點是我並沒有打算要真的持有美債10年20年。
10年20年的這種布局就是持續進行大盤的買進,跟現在選擇標的抉擇應該不衝突
開槓桿貸款的投資人會需要更在乎風險,
所以可能會選擇潛在獲利較低的債市而不是股市,
我認為在此時用「你債市賺個幾毛錢、我股市早就賺爛了」
類似這種角度的言論並不是很恰當就是了。畢竟風險應該是差蠻多的
不是我不選擇股市,我也想要高獲利,但前提是我得先活著XD
因為自己也還在思索這個部分,也是很怕有什麼重大盲點沒被我考慮到的,
希望大家不吝指教、理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