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憑良心說AI要怎麼賺錢?

作者: monyan (廢健保救台灣)   2024-06-09 11:47:50
其實醫療室的龐大又複雜的產業,廣義上包含幾種情形:
1. 預防醫療和衛教: 簡單的說就是健康檢查篩檢這一類。體檢的項目很多,其中有很多
是法規規定的項目。法規規定的項目AI很難發揮,因為法規就是法規,AI不能改法規,而
且量大又死板,人力求又多,AI來做根本CP值不高。至於自費體檢,AI目前在問診以及理
學檢查上不能做,也無法提供客製化建議(因為每個人的需求不同),AI不能代替醫師執行
超音波內視鏡等工作,更何況在這一塊根本沒沒有大量數據可以讓AI訓練。(題外話,AI
也不能在超高階健檢代替真人美女護理師服務員....)
2. 診斷: 這是目前AI主攻的一塊,很多人都強調AI經過大量訓練,即有診斷能力。以醫
師的訓練來說,讀書,記憶,融會貫通,反覆應在臨床上應用,以經驗和知識的比較,就
能做出診斷。而AI的訓練,就是大量數據模型(讀書,記憶),產生邏輯(融會貫通),做出
可能的診斷,但中間卻沒有經驗累積,因為很多疾病的表現是不典型的,AI訓練不夠診斷
也會有問題,因為目前的AI學習架構似乎沒有讓AI累積經驗機制。此外,醫療的觀念會一
直進步,很多疾病會被發現,也很多疾病的診斷標準會修正,但目前AI無做到醫療知識與
時俱進,因為AI的訓練都是根據過去的資料累積而來,往往學生利用AI找相關資料時,AI
給的都很多都是過時的,尤其至針對三高,血液疾病以及腫瘤治療,那結果還真是慘不忍
賭。目前AI在診斷上的發展還是以影像和病理為主,因為給的資料最直接也最好訓練,但
如果是需要和人溝通,尤其是精神疾病相關的領域,AI目前在這需些情境得診斷上真的不
行。
3. 治療: 先有診斷才有治療,診斷正確才有正確的治療方向。但治療是要看整體的。比
方說糖尿病的治療,不同的狀態有不同的建議,但目前AI只能針對大多一般的狀況給予大
略的方向,對於特殊個案的建議根本就是亂七八糟。以外科來說,AI無法取代需要技術的
治療,而且也無法給出適當的處置以及預測手術後的預後。因此AI目前在治療上,還有很
多長遠的路要走。
4. 長照和遠距醫療: 前者不用講,都是人力堆出來的,AI不實用CP值也不高,遠距醫療
侷限性太多,AI也是不實用CP值也不高。
AI目前能做的就是輔助和增加效率,要在所有的情境下取代是不可能的。
最後還是一句話,AI出槌,廠商要背書嗎?
AI能代替醫師出診斷書,健檢報告,配工復工報告以及寫失能診斷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