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itt (君子之交淡若水(M))
2014-08-02 23:29:56日治時期,國民黨統治大陸地區,當時蔣介石一直將收回台澎列為計畫,
蔣也籠絡了一堆台籍份子(多數為仕紳望族),以便在未來台灣'光復'後
可以加強統治力道,被籠絡的台籍人士,在日治時期一方面不認同日本,
二方面他們也在賭未來台灣會被'祖國'收回,可以獲得利益,
所以選擇到大陸久居,並站在蔣這裡,直到抗戰勝利才回台灣,這些人被稱作'半山'
半山給人印象不佳的原因在於他們為了自身利益,選擇站在外來政權統治者這裡,
還乘政治職務或關係之便動用特權攫取私人的經濟利益,
例如半山中的游彌堅利用擔任臺北市長兼日產處理委員及土地整理委員的機會,
又透過早期為財政部臺灣區財政金融特派員,曾接收整頓商工,華南,
彰化銀行的特殊關係,從上述銀行中借款套購臺北市接收的日產近兩百餘棟,
連戰家族就更不用說了,除此之外,亦有半山為了鏟除政敵,抑或是自己不喜歡的人,
不惜當起'料北亞'利用自身權力將其密報為政治犯,成為執政當局白色恐怖打手之一
還有就是那時的國民黨政權,中央官員清一色都用外省人,地方自治方面,
則積極拉攏有錢有勢的本土派系,同時玩起利益輸送,
以確保國民黨即便透過選舉,還是可以長期在該區維持執政地位,
而一些非透過地方自治出來的官派職務,或是不甚重要的中央執務,
則給了半山派,只能說,金權政治早在老蔣那時就開始了.
作者:
saram (saram)
2014-08-03 04:08:00親日不是問題. 對國民黨而言, 你的社會地位與配合度才重要.陳中和家族是個好例子. 陳啟川跟彭孟緝關係就打得好.他還上壽山要塞去保回楊金虎和另外一個被押扣的地方人士.後來, 他當選高雄市長, 還跟楊金虎競選. 陳退休後, 楊才當選市長.辜政甫從小受漢學教育也精於日文, 在日本生活一段時間. 他捲入第一樁台獨案件在牢裡度過228, 也逃過一劫.從此想通了, 變成政商兩邊得意的事業, 台泥是他的基礎, 國民黨給他好處他也回報國民黨.你看中國目前的大商賈, 出身是紅是黑都沒人在乎. 當權者只在乎配合否, 哪管你出身怎樣.以上說的兩個都是無山純台親日的有錢人, 他們換了國家後一樣能享受富貴榮華, 關鍵在於付出甚麼而不是堅持甚麼.
作者: clint0822 (clint0822) 2014-08-18 11:02:00
抗戰當然是打8年,請問:何時宣戰?為何打了四年不宣戰?和蔣最有關係的張學良,他否認蔣反日,誰反日?廬山宣言算是抗日宣言?宣言內哪一點宣戰了?宣戰是等到老美珍珠港事變後才宣戰吧。不宣戰,前四年當然是打爽的!
作者:
saram (saram)
2014-08-19 01:37:00狡辯. 美國何時對北越宣戰, 大量的炸彈丟到河內, 死了多少百姓, 這不是戰爭甚麼是戰爭?蔣的大老婆都因為日本轟炸而死, 這還親日吧.給人編罪名, 也要有點知識好嗎?
作者: skytank (藺凍最 屌雅沒) 2014-08-23 23:30:00
因為宣戰後卡在美國的中立法案對中國更不利,才沒正式宣戰蔣個人情感上的確對日本有好感,但不代表整個國民政府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