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hongpei (peipei)》之銘言:
: 如果「中國化」是洗腦教育, 那麼「去中國化」不也是洗腦教育.
: 如果「台灣化」是要塑造集體記憶, 那麼「去中國化」就是要塑造集體失憶
: 台灣歷史教育的統獨之爭, 已經上演了.
: 表面上是反課綱, 但其實是統獨之爭
: 難道台灣未來的選項只有獨立? 統一不是某些人的選項? 那不就是民主嗎?
: 台灣的統或獨還在未定之間,
: 主張統一的人, 他們自有他們的史觀,
: 這是台灣的認同問題,
: 正因為台灣有認同問題,所以台灣的歷史教科書難寫,
一點都不難寫
從先認識你的週遭環境出發 認識你住的地方 逐漸擴大到縣市 到全臺
到全東亞 全亞 全世界
這樣很難嗎?
有認同問題嗎?
再說如果想要統一,也不是去學對方的歷史呀.
北韓一直想統一朝鮮半島,北韓會去學南韓的歷史嗎?
我小時候讀的歷史:黃帝建都有熊,堯建都平陽,舜建都蒲坂 請問學這啥小?
: 到底哪一種說法才是正確的呢?
: 還是所謂的政治正確?
: 為了不讓台灣落入統獨之爭,就從歷史教育學習包容吧.
所以說 歷史教育應該力求客觀中立,不要加入立場,至少用詞中性
鄭氏統治為何要叫明鄭? 鄭氏父子真的能代表南明?
日治統治為何要叫日據? 日本統治台灣是依據國際條約,何據之有?
如果說日本打敗中國就叫據,那鄭成功打敗荷蘭人該叫什麼?
標準一致嗎?
從台灣土著的觀點來看,這些都是外來政權
說歷史教育要符合憲法更是好笑
歷史教育不就應該符合史實嗎? 符合憲法是為哪樁?
一再強調須符合憲法反而突顯憲法是不合史實的 (那該修的到底是憲法還是課綱呢?)
: 讓年青人知道台灣的認同問題,
: 讓學生了解在自己的想法之外, 另有其他的思想,
: 當我們不接受別人的想法時, 我們能強迫他人接受我們的想法嗎?
: 這就是問題所在,
: 所以台灣的歷史教科書就讓它呈現多元包容吧.
您說不能強迫他人接受我們的想法完全正確,所以請把憲法的政治框架拿離課綱吧
多元包容就是台灣史包容了一部分的17世紀荷西史 明清中國史 近代日本史 戰後中國史
荷蘭 西班牙 日本 中國文化都是台灣文化的一部分 (另外還要加上美國)
沒有誰比較正統 也沒有誰比較高明
梵谷 張大千 陳澄波都是很優秀的藝術家
分別代表西洋 中國 台灣
結果生在台灣的人竟然只知梵谷張大千而不知陳澄波
難道這不是過去的歷史教育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