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eoplenews.tw/news/da3a537c-3a25-41cf-bf76-cb607db836ac
【專文】聽海與風的離島音樂
文/徐玫玲(輔大音樂系教授) 2017-06-04 20:53
土地不僅醞釀民情與美食,更是孕育在地音樂的基石,所以台灣各地都有屬於當地特有
的音樂人與音樂事。以澎湖與金門為例,因為離島之故,更有著不同的文化風情。
漁島澎湖.傳統相褒
以漁業捕撈為主的澎湖,擁有特殊的傳統褒歌。早期居民在閒暇時苦中作樂,以四句成
對的歌詞即興吟唱,忠實呈現了島上居民百年來生活的甘苦,所以早期的褒歌多以呼應
「顧三餐」的艱辛為內涵,例如西嶼二崁一首著名的相褒,「土豆開花釘落土,台灣查
某嫁澎湖,嫁來澎湖真艱苦,手捧飯碗毋愛扒」,描述遠嫁來澎湖的女子,就像當地特
產花生落地生根,每天忙裡忙外,一刻不得閒,連吃飯的胃口都沒有!
這樣辛勤勞苦的訴求,在澎湖成為觀光景點後,一改過去的悲嘆,替之以俏皮的語詞,
「土豆開花釘落土,台灣查某嫁澎湖,嫁來澎湖有夠好,一日食飽揥十胡」,讓觀光客
覺得相當莞爾,因為嫁到澎湖的離島貴婦,閒來無事還可以打打牌,好不愜意!
澎湖灣的音樂才子
除了傳統的歌曲外,1979年非常有才氣的校園創作型歌手葉佳修為潘安邦所寫的〈外婆
的澎湖灣〉,大概是最為人熟知與澎湖相關的歌曲。這首歌曲紅遍海內外,成了潘安邦
的代名詞,不僅是因為旋律輕快悅耳,更是他把從小住在澎湖的眷村,與外婆深厚的情
感融入於歌聲中,才感動眾多人。由於歌曲的廣受歡迎,也使得離島澎湖名氣大增,帶
動了觀光。
而其實澎湖還有位道道地地的歌曲創作者小烏鴉陳宏銘,1970年代末因緣際會參加了歌
唱比賽後,就在海山唱片民謠風系列中錄製了自己所譜寫的〈別了彩雲〉。1979年他作
詞作曲的〈被遺忘的時光〉,由蔡琴主唱,並收錄在《出塞曲》專輯中,雖不是主打歌
,但是悠悠淡淡的旋律,是創作者思念澎湖故鄉的寫照。
2002年電影《無間道》導演劉偉強,因對這首歌曲情有獨鍾,遂將之安排在兩位男主角
第一次見面時的場景。因電影大受歡迎,這首歌曲也連帶受到注目。2008年,又再度被
侯孝賢引用在他所執導的法語電影《紅氣球的旅行》(Le Voyage du Ballon Rouge) 中
,填上法文歌詞〈Tchin Tchin〉(親親),更有了另一種風情。
陳宏銘多年前回到澎湖定居,並經常舉辦音樂會,發表了多首以故鄉澎湖相關的創作,
例如〈望安的月〉,〈澎湖是咱的故鄉〉與〈湖西的心尚美〉,還有〈台灣是咱的名〉
,甚至亦替金門寫了一首〈浯島心情〉。這些歌曲雖不見得具有全台的知名度,但是不
失為相當具有溫度的故鄉之歌。
戰地金門.傳統音樂
金門是一個兼具自然景觀與人文氣息的離島,又因距離中國很近,所以更增添它的特殊
性。早期傳統的南管音樂非常興盛,在金門多以洞管稱之,又有獨特的傳統唸謠,例如
當地人可以朗朗上口的〈月光暝〉與〈有天頂一點紅〉等,近年來為要發揚逐漸式微的
傳統音樂,所以兩年前在邱良功古厝西側宅院設立「金門傳統音樂館」,提供傳統音樂
愛好者一個以樂會友的場所。
八二三炮戰之歌
金門在1987年解嚴之前,被視為反共復國的最前線,所發生過大大小小的戰役形塑出朦
朧悲情的戰地文化。卑南族音樂大師陸森寶 (Baliwakes,1910-1988) 為日治時期接受
師範教育的優秀人才,寫過如〈懷念年祭〉與天主教聖歌等許多動聽的歌曲,特別是〈
美麗的稻穗〉,近年來由於不少原住民歌手將此曲放在專輯中,成為最廣為人知的原住
民創作歌曲。
這首原名為〈豐年〉的歌曲與金門有著密切的關係,卻是鮮為人知。1958年八二三炮戰
激烈,陸森寶為要安慰被徵召前往金門前線的年輕族人,希望他們寬心,因為部落作物
豐收,甚至還出現「金門的哥哥」(kanbaLi etani king mong),真是傳神!這首歌是
父親為卑南族,母親為排灣族的胡德夫就讀淡江中學時,少數記得的部落歌曲。
1977年,校園歌手楊弦,將〈美麗的稻穗〉收錄在他個人的第二張專輯《西出陽關》中
,正式將這首歌帶出部落。近來更透過陸森寶的外孫陳建年與家族成員紀曉君等原住民
歌手,讓這首優美的歌曲更為人所知。
金門人音樂情
出生於金門的音樂人,不在少數,例如大賣60多萬張《流浪到淡水》專輯的走唱歌手金
門王(1953-2002),本名王英坦,因為幼時不慎誤觸未爆彈而炸傷雙眼與左手,與搭
檔李炳輝憑著歌藝走唱淡水茶室,由陳明章為他們量身訂做的招牌歌曲〈流浪到淡水〉
,透露出小人物為討生活隨意而歌的釋然。
流氓阿德 (黃永德) 在1990年代於樂壇初露頭角,就像美國巨星Jimi Hendrix將美國國
歌搖滾之,他也將中華民國國歌以搖滾風詮釋,令人印象深刻!之後回歸故里照顧母親
10年,於2015年重返樂壇,更入圍第27屆金曲獎最佳台語男歌手獎。
金門人對於自己的故鄉,總是驕傲而有自信,例如「金門山」是老一輩對金門的稱呼,
所以金門人陳慶良就譜寫了一首以金門話演唱、謳詠故鄉的〈金門山〉;而大家熟知的
校園歌曲〈秋蟬〉,其作詞作曲者李子恆就是金門人,他把當初就讀楊梅高中時所聽到
的蟬聲,呼應金門老家的聲景,果然大受歡迎。
李子恆在流行音樂界數十年,寫過非常多首膾炙人口的歌曲,例如電視連續劇《星星知
我心》的主題曲,蘇芮的〈牽手〉,林慧萍的〈情難枕〉,和江蕙的〈半醉半清醒〉等
,然而身為金人的靈魂一直激盪著他,一九九九年受金門文化節「烽火歲月番薯情」之
邀,譜寫了主題曲《番薯情》,「…….. 阮是吃番薯大漢的金門子,黃種白仁心赤赤
,咱是靠番薯生活來疼生命,著愛一代一代傳過一代聽。」以主食番薯引喻,道出金門
人的心聲。這首被視為是金門的縣歌,也是公認最呼應金門的土地之歌,定能代代傳唱
,引領子孫不忘故鄉。
【本文取材自民報文化雜誌雙月刊】
2017年/第18期(五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