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荷蘭出土台灣首份地籍表 重見400年前熱蘭遮市

作者: CCY0927 (只是個暱稱罷了)   2018-10-23 21:38:37
https://udn.com/news/story/7314/3437482
荷蘭出土台灣首份地籍表 重見400年前熱蘭遮市
2018-10-23 14:22聯合晚報 記者何定照/台北報導
https://i.imgur.com/MSUcMep.jpg
熱蘭遮城古地圖,繪製年代不詳。 中研院台史所/提供
荷蘭人1624年在大員(今台南安平)建造熱蘭遮市,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今公布學者根據
荷蘭最新出土的「熱蘭遮市地籍表」相關研究,發現當年熱蘭遮市是個由來自各地的華人
和荷人共居的多語言社會,顯現強烈國際性,更是台灣史上首次發現西方城市規畫對台灣
的影響。
成功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黃恩宇復原「市鎮測繪圖」,展現熱蘭遮市由數條主要街道構成
的街廓布局,和日耳曼土地測量師司馬爾卡頓1648年繪製的地圖對照,幾乎完全符合,可
見今日台南安平老街區仍是17世紀街道布局樣貌,只是寬度略窄。他表示,根據考察,現
在安平丹丹漢堡前可能是古荷蘭橋可能的位置,未來將可用於考古所需。
台史所所長許雪姬表示,2024年是熱蘭遮城立城400年,台史所因此舉辦「大員港市的空
間與治理」工作坊,為400年慶熱身。
荷蘭萊頓大學歷史研究所包樂史指出,熱蘭遮城在1624年前原本屬於東南亞文化圈,唐人
不多,但在荷人建城後,成為主要是華人的城市,也顯出台灣最早東亞人和西洋人一起住
的歷史。當年荷人用當時最新穎的城市計畫規畫此城,是很現代的城市,最難得的是,現
在仍可看出那計畫。
荷蘭國際遺產活動中心研究員廉斯卓是找到熱蘭遮市地籍表的功臣,他說原本是要做模里
西斯島的度度鳥研究,意外在阿姆斯特丹市政檔案發現原本認定佚失的熱蘭遮市地籍表。
這表是位荷蘭商務員在1643至47年期間為荷蘭準備抽唐人稅所繪,但該員在返荷途中過世
,資料因此流離不知去向。
台史所助研究員鄭維中指出,該地籍表有很清楚的街廓名、門牌號碼及大量唐人與荷人姓
名,顯現共有320戶,其中20戶是荷人,其他是唐人登記名字。有趣的是,唐人屋中僅由
70多位唐人擁有,他並找到其中31人的生活情況,發現跟荷人有密切關係的或有多棟地產
者,多半是荷蘭翻譯員。眾多房舍由少數唐人與荷人所有,很可能是租給僑居商人。
鄭維中也發現,這些唐人來自四面八方,有三分之一可講葡萄亞語、西班牙語,也有少數
是日本華僑,會講日語,居住在原住民村落則主要用馬來語溝通,共同相通的語言是閩南
語。最常去的貿易地點是越南南方和柬埔寨,也有些居民是從印尼雅加達來,和東南亞各
地的唐人街很熟,大家都和中國有密切關係,與福建廈門常往來。
作者: cray0325 (阿楓)   2018-10-24 09:29:00
sak
作者: moslaa (萬變蛾)   2018-10-24 09:37:00
我對文章的最後一段有意見 "共同相通語言是閩南語"這是不可能的 依照一些人的說法 所謂閩南語其實是一堆語言的集合 而這些語言互不相通"與福建廈門常往來" 這更是胡說八道 依照一些人的說法黑水溝非常兇險 俗諺所謂<六死三留一回頭>可知這位鄭先生出身台史所 居然不知道這些常識 實應反省 (笑)
作者: Aotearoa (長白雲之鄉)   2018-10-24 10:35:00
樓上電翻中研院研究員,果然高手在民間啊
作者: moslaa (萬變蛾)   2018-10-24 11:15:00
我哪有電翻啊 我不說了? 依照一些人的說法 我只是引述至於這些人 是不是高手 我不知道譬如那句俗話 本版就出現過啊 來 證據https://goo.gl/LZFVo7是cjol大大轉chiefoflaw的文閩南語能不能互通 呃 我是看到下面的ptt文章https://disp.cc/b/163-arKX特別摘出來 todao: 光漳州話內部就不見得能互通了。所以我沒有電翻 是C大與T大電翻特此聲明另外A大 我認為你的敘述 似乎違反學術精神或許我理解錯誤 但我感覺您在暗示 中研院研究員的說法是不能質疑的如果這就是您的意思沒錯 我只能我 我很驚訝您崇拜權威更正 我只能說 ^^;
作者: pedi (張開雙手守護你)   2018-10-24 12:25:00
方言各自不能互通不代表沒有共通語 (如台灣優勢腔)
作者: moslaa (萬變蛾)   2018-10-24 12:30:00
糟糕 我寫太多了 可以讓我改回答嗎謝謝大大認證我是民間高手 中午加菜慶祝^^
作者: lalabye (呵呵)   2018-10-24 13:19:00
首先 你反駁的來源來自他人不一定正確的言論 既非引用自學術論文也非史料 光這點就足以讓人質疑您的可信度另外,原文中提及的是荷蘭時代而您所引用的資料當中所描述的應是台語在受到日語跟平埔族語影響之後產生在語彙上與原先閩南語產生似分支的現象如果您對這段歷史產生疑惑推薦您可研究熱蘭遮城日記或者是翁佳音 江樹生 包樂史等人的研究 而不是以引述他人三四手資料後再沾沾自喜自詡為學術精神
作者: moslaa (萬變蛾)   2018-10-24 13:46:00
回樓上 先感謝推薦史料但我不會去看 為什麼? 很間單 因為我對那段歷史並無疑惑以我提到的兩件事 語言 與 渡海其實我個人 (這才是我個人看法) 我倒是完全贊同原文的1. 閩南語內部的歧異沒有有些人講的大 是可以"共同相通"的2. 橫渡台灣海峽 也非一些人講的那樣難 是可以"常往來"的既然我贊同 所以沒有必要去挑戰鄭先生的說法自然也就無那個急需去看史料來驗證鄭先生的研究成果了至於 我引用網路流言 是您指責的是這是我失誤 不該引用網友未附嚴謹史料出處的言語只是感概 為什麼這麼多人上網講話 都沒有附上證據呢結果網路上輕易可見看這類無根據發言 (黑水溝閩南語等)總之 這部分 您說的對 以後我會注意
作者: Aotearoa (長白雲之鄉)   2018-10-24 14:55:00
我沒有說中研院研究員說的話不可質疑啊。你提出質疑,還用到「反省」二字,讓我覺得你是高手啊
作者: MilchFlasche (實踐才能發光)   2018-10-24 16:15:00
不贊同別人見解就直接說,不要浪費大家時間看你婊人
作者: sbs5099 (no)   2018-10-26 13:56:00
黑水溝很難過是指少數個人搭小船的情況吧?我知道19世界有民間中小型貿易公司的船往來,物資跟宗教神像還有1895台灣人抗日時就是透過船隻從對岸買來運軍火物資。世界->世紀
作者: saram (saram)   2018-10-26 16:03:00
渡海難嗎?在17世紀真的很難.但是19世紀就翻轉了.而偷渡者,現在也很困難.總之,要看船的條件,導航記術古船底很脆,一旦碰上海底粗砂很快碎.偏靠近西海岸這種流沙忽然堆積(暴雨等因素使溪流沖出礫砂到海岸).鐵殼船倒耐用.
作者: sbs5099 (no)   2018-10-26 18:33:00
網路上有「戎克船」跟「中國帆船」的資訊,WIKI戎克船的「詞考」項目有提到很有趣的音譯來源。包括台灣在內東南亞「華人」(早期離開對岸幾乎都有跟各地原住民混血過),因為有這種靠水路船運做貿易的管道所以在各方面常被各地殖民政權利用。這種船可以運物資做中小型貿易,但我想到了19世紀1895抗日當時應該是用較大型帆船運軍火過來,當時有用火炮抗日雖然說是火炮其實外觀很像較粗一些的來福槍。上百枝的話小型帆船應該一時運不過來,除非義軍平常就有屯軍火習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