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oslaa (萬變蛾)》之銘言:
: 這就是為什麼最後美國幫我們設計的石門壩型不是八田先生選擇的拱式。
: 反過來說,那麼要如何評價八田先生選擇拱式呢?
: 我的話,當然認為他
: 超脫現實 啊~
日本當時的宣傳內容(1)、政策目標(2)、設計能力(3)和工程能力(4)
這4項是建議往後探討的方向
(1)牽涉到的是公文書、報章、廣播逐字稿的材料
他們當時宣稱什麼就是什麼,無需做校正
(2)的部分就必須找一下當時的計畫綱領,看看想做到什麼程度
(3)和(4)必須看一下設計書、人才結構、材料和技術狀況
對於(3)和(4),有兩種研究方案
a.只以當時文獻所記載的內容作資料選摘排比,看看他們的規劃案
究竟是什麼,如果紀載的是規劃蓋150m高,那就是150m高。然後與
後來完工的建物實測值作比較。但若未竣工,則只能討論到計畫階
段,放棄實測的部分(因為無法取證)。
b.導入「虛擬歷史比較」的研究途徑,除了文獻紀載若日本人規劃案
寫了設計高度為150m之類的文字紀錄外,其他國家(如美國真的蓋出來
的類似工程)的對照情形如何。這種研究途徑不是不可以做,但是需
考慮到是用虛的對案來比對實的本案,間接說明史實的效果是否具有
哪種歷史意義。美國鐵路在史實上的確促進了美國的發展,但若運用
虛擬歷史比較研究法則有人主張若選用海運可能對美國發展的幫助更
大。虛擬歷史比較法在運用時需謹慎,因為是用實案和虛案做對照,
從中來獲取史識評斷。
不過切入到如此細瑣的水壩工程高度問題,在史學上的意義是否有如此
重要性? 也可以想想看。新文化史的研究途徑固然可以讓研究做得鉅細
靡遺,但真的產出結果時是否會覺得有足夠的史學價值讓自己感到欣慰?
是可以退一步想想看的。當然,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只要你覺得
言之有物,就可以不用理會我所說的這段吹毛求疵的囈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