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政策與語言問題的經驗是正面或是負面,採取的角度不同,會得到完全不同的結論。
從香港的執政當局以及香港主流社會而言,發展一個以廣東話為認同核心的香港認同及香
港文化,是一個成功的故事。如果以客語族群的觀點來看,香港新界的原居民中的客家人
在新界劃給香港時仍足以和所謂的本地人相庭抗禮,尤其在新界北部客家人還在人數上優
勝。香港還是全球客家崇正總會的大本營,也是客家學客家研究的發源地,在歷史上建立
全球客家族群意識居功為最。然而本地的客家語族卻逃脫不了客語衰微消逝的命運,在香
港建立主流社會認同的成功故事的陰影下,不知不覺之中,成為各地客語消逝最快的地區
。香港的客家語族的個案,對致力保存客語人士而言,是最佳的負面教材,值得深入研究
瞭解。]
以上的選錄文章是摘自楊聰榮◎香港大學社會學系訪問學者[香港的語言問題與語言政策
──兼談香港語言政策對客語族群的影響]
客家話是台灣的少數族群語言,客家話在台灣的式微似乎很難完全避免。
如果閩南語被稱為台灣話,閩南語就很容易被操作成台灣認同的核心之一。
客家話就注定會被閩南語併吞消滅。
在世界語言的地位關係上,英語和華語都比閩南語高階許多,
所以被華語同化遠勝過被閩南語同化。
台灣原住民應該也是類似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