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語音] 台鐵自動播音系統的問題

作者: perspicuity (scalper)   2016-10-10 19:25:45
http://taigi.fhl.net/dick/gm.php?fn=453.png
沙鹿,原稱「沙轆」,為中臺灣濱海漁村地區,原有拍瀑拉族百戶聚居,稱「沙轆社」(
Salak或Salack,或作柵落社、徙落社,後改遷善社)的故鄉 - 中研院民族所數位典藏,
又稱「社口番地」,或言由於此地風沙特多之因。明鄭王朝時,沙轆社發生劉國軒屠村事
件,本地的臺灣原住民平埔族遭到大力攻擊,僅剩六人,遂使其他大部份平埔族遷移他地
,或隨而漢化,而漸成漢人聚落。台灣清治時期,雍正9年(1731年)劃大甲溪以北至雞
籠為淡水廳轄區,清乾隆初年,並將廳治設沙轆,改稱「沙轆新庄」,後續閩南、客家吳
姓移民入墾沙轆為處理開墾戶的事情而建的寮舍稱「公館」,另有同安的蔡姓,安溪的王
姓,南安的李姓及晉江的蕭姓等家族,陸續至本地拓墾;道光年間,設有塘兵房三間,駐
防守兵力十五名以上,加入晉江的顏姓家族、安溪等白姓家族,不斷的拓墾,在嘉慶年間
「沙轆」已發展為南北交通必經之地。
台灣日治之初分屬於台中縣梧棲港辨務署第三、五、六區,隔年改制為臺中辨務署塗葛堀
支署沙轆街、鴨母寮、北勢頭區。1902年台灣總督府實施廢縣置廳,分屬為台中廳牛罵頭
、塗葛堀支廳沙轆庄,後改為單一轄區台中廳沙轆支廳沙轆區。大正9年(1920年)實施
五州制,始改「沙轆」為「沙鹿」(台中州大甲郡沙鹿庄)沿用至今,但臺灣話發音,仍
使用舊名(轆讀為「lak4」、鹿為「lok8」,有區別)。1938年升為沙鹿街。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2%99%E9%B9%BF%E5%8D%80#.E6.AD.B7.E5.8F.B2
沙轆鎮誌記載,「沙轆街」、「牛罵街」的名稱,已寫入地方志書。所謂的「街」,是指
人煙稠密的街巿,住民多以商業為生,是一地方交通產業之中心,與住民從事耕稼、伐木
、捕魚的「庄」及原住民聚落的「社」,有很明顯的區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