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an3-si3的漢字為「慣勢」,基本上音義皆合,也不是今天才有這樣的寫法,至少《台日
大辭典》就這麼寫了。不過既然有這樣的爭議,還是可以深入的思考一下為什麼是固有的
白讀「勢」,而不是受到「北方官話脫落入聲韻尾的『習』」所影響,這個問題可以從音
韻學的角度切入。
1. 「勢」的文白兩讀
閩南語的「勢」有文白兩讀,文讀se3、白讀si3。文讀se3比較常見,姿勢(tsu-se3)、聲
勢(siann-se3)等等;白讀si3主要在少數詞彙及地名,如角勢(kak-si3)、南勢角
(lam5-si3-kak)。
我們怎麼判斷這裡的「si3」漢字就一定是寫成「勢」呢?其實看一下有相同音韻地位其
他漢字的文白讀音,其關係就很明顯了。
1.1.音韻地位
「勢」在《廣韻》只有一個讀音:舒制切,書母祭韻開口。書母在今天閩南語為/s/沒有
什麼問題,祭韻的文讀則為/e/,但白讀的情況就相對複雜。
1.2.同韻其他字的文白讀音情況
祭韻開口管轄的常用字有:祭、際、蔽、袂、制、逝、誓、曳、藝、例、厲、勵、世.
..etc.
這些字文讀韻母都是/e/,但白讀有兩種情況:
白讀1/ua/:逝(tsua7)、誓(tsua7)、世(sua3,例如:「順世」sun7-sua3)
白讀2/i/:厲(li7)、世(si3,例如:「出世」tshut-si3)
在祭韻白讀中有/i/的層次,並不是只有「勢」獨有。同為書母祭韻的「世」就有si3的白
讀。
1.3.閩語祭韻的層次
祭韻為什麼有兩種不同的讀音,可能是反映閩語白讀不同層次有不同來源的事實。一般認
為,閩語的白讀讀音可能來自不同的時期。在祭韻的表現中,閩南語第一種白讀/ua/,反
映了上古漢語祭部、歌部發音相近(例如歌部字「徙」sua2);第二種白讀/i/展示出祭
韻與支韻相近的情況(例如支韻字「枝」ki),這是閩語自身獨特的發展,閩南語「勢」
白讀si3的讀音就屬於後面一種的情況。[1]
簡單的說,勢si3的讀音不會是一個幻想的產物,從音韻角度來看,是一件正常,而且符
合規律的事。
2.非閩南語的「慣勢」用法
「慣勢」並非只有閩南語才看得到,其他的語言也可以看到類似的詞語。
2.1.閩東語
福州話中也有「慣勢」一詞,也是表示「習慣」之意。
(https://imgur.com/a/sFxIvqh)[2]
2.2.客語
客語有「慣勢」一詞,意思差不多。(https://imgur.com/a/2Odiwrc)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語言不僅有「慣勢」的用法,「勢」的發音分別是/sie/(福州)、
/se/(客家),這和「習」的近代北方官話讀音都有所區別。要說是這些語言都一起恰巧地
從北方官話借來了「習」的發音、又在客家和閩東語都發生了音變,而且這些音變又這麼
剛好地都變成了音韻地位為祭韻陰去的音,實在是過於牽強。
3.「慣」的腔口差異
另外可以參考的是,雖然現在台語慣勢kuan3-si3的「慣」是文讀、「勢」卻是白讀,但
這可能是後起的現象。《台日大辭典》主要收kuainn3-si3,其他腔口包含kuinn3-si3、
kuan3-si3(漳)、kirinn3-si3(泉)。《甘字典》也是收kuainn3-si3。或許可以推論,「
慣勢」兩字本來都是白讀,那麼也就很合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