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我在台語版轉貼對岸其他語言的資訊
第一眼看到有人在做這個嘗試 太酷了
小字既可以當注音用 也能在文中與漢字混用而不影響美觀
不過下面兩個連結發文時間相差一年多
小字的符號似乎還沒確定下來
https://mp.weixin.qq.com/s/uN8ez7nlvGB_FxrDJ3ckPA
https://mp.weixin.qq.com/s/3FaJCh6BjOUYFl-Bd5EgUQ
https://i.imgur.com/bx0BC4i.jpg
https://i.imgur.com/MTQeV1X.jpg
https://i.imgur.com/xl8iTYE.jpg
作者:
yuidzeon (yuidzeon)
2019-01-17 19:18:00範例的造字(字型)完成度蠻高的,頗好看確實有點契丹女真味,但筆劃源字漢字還是蠻優美的(有些新創台文字母太幾何了)另外建議第一句不要簡稱「台語板」,還是全稱「台灣語言板」最後感謝,透過你的介紹,我也關注那個微信帳號了「吳語」微信帳號,做得好精緻
↑可能要像諺文吧。但,方塊音節字母,怎樣標示聲調比較美觀呢?我還沒想到理想的方法。
作者:
yuidzeon (yuidzeon)
2019-01-20 13:09:00一樓的注音字聲調是標記在右上 仿照日本假名各位台語先輩發明的台語諺文是標在下方 如同韻尾
19世紀就有過類似的嘗試了,可以google「三推成字法不過,無論是三推成字法或是吳語小字,對韻母的處理都沒有脫離傳統漢語音韻學那一套,還是把韻腹和韻尾一起標示(現在華語注音符號也是一樣)這樣整套文字系統的符號就會急遽膨脹,尤其是台語這樣韻母複雜的語言,問題就會更嚴重韓語的諺文是如同羅馬字母的全音素文字,用有限的元音和輔音符號就能表達漢語所有韻母,跟以上提到的系比起來更為方便、經濟,因此不能相提並論雖然今天的諺文沒有標示聲調,但剛被發明出來的時候是有的。做法是在每個音節的左邊加點標示平聲無點、上聲一點、去聲兩點、入聲無點但有韻尾更正:上聲兩點、去聲一點、入聲一點且有韻尾可以google訓民正音的原始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