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原貼文者(五年級)。
毋成猴是先父(1939年次)家母(1941年次)經常使用的詞彙。
我知道如何使用,但是我覺得很難解釋,所以查閱教育部閩南語的辭典,
1.不像樣。形容人不像人,猴子不像猴子。
2.有可愛、讚揚之意。例:毋成猴,閣會考第一名。
我對於這樣的解釋,不是很滿意,所以希望網友集思廣益。
毋成猴大約是用在對方有超乎我們預期的表現或要求時。
例如國中全校第一名畢業的學生,考上建中,我們不可能說他是毋成猴。
倒是那些平常表現普普,甚至是調皮的學生,他們考上建中,
如果跟他們很熟,就可以戲謔地說他們毋成猴,閣考會著建中。
是褒是貶,要看情境。
基本上,不熟的朋友不要使用,因為有點突兀。
晚輩對長輩也不要使用,因為很不禮貌。
背後說別人毋成猴,在我印象中,都是負面批評。
一位高帥的醫生,你介紹長相中等的女子跟他相親。
他若嫌女生不夠漂亮,你應該不會說他毋成猴。
一個又矮又禿頭的基層公務員,你介紹長相中等的女子跟他相親。
他若嫌女生不夠漂亮,你私底下說他毋成猴,這當然是貶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