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1981
「英文晚點學沒關係」 雙語正夯,菁英家長卻要小孩全台語?
2030雙語國家政策大旗下,強化英語實力成為師生共識,雙北卻有群年輕家長堅持以台語
交談,組成親子共學團,更要爭取在國小開設台語專班,數學也用台語教。他們在想什麼
?學台語有比英文重要嗎?
https://i.imgur.com/4jOlzT1.jpg
圖片來源:邱劍英攝
文 蕭歆諺 天下Web only
發布時間:2022-07-13
7月初的週末,40位爸爸媽媽帶著孩子,頂著大太陽在台北大學的行政大樓廊簷下相聚。
他們在地上鋪上五顏六色的野餐墊,盤腿坐著並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繪本、蠟筆與紙箱,開
始一系列親子共學活動。
小朋友或坐或站,跟著繪本裡的獅子做出獅吼和翻身的動作,也有人分心跑到遠處樹林撿
葉片,玩得不亦樂乎。活動中沒有任何限制,唯一的要求,是盡量用台語溝通。
家長發起共學團,親子週末出遊說台語
這是新北三峽台語親子共學團辦的家庭共學團活動。隔週週末,團內家長們會安排活動聚
在一起說台語。不只共讀繪本,還參加過消防隊、三峽老街、陶瓷博物館等導覽活動,甚
至創辦全台唯一一支台語幼兒足球隊。活動五花八門,不變的是全程都要用台語交談。
https://i.imgur.com/bk1dmZJ.jpg
(邱劍英攝)
如今在台灣,已經有9個台語共學團,遍布台北、新北、桃園和台中,共舉辦過超過170個
共學活動,其中台北團和新北團更分別吸引超過80個和200個家庭加入。
背後的推手,是一群希望能夠保存台語的媽媽。「對台語保存來說,這是關鍵的一代,」
三峽共學團發起人、臉書粉專「牽囡仔ê手 行台語ê路」經營者高萱珊(Ko Suan-san)
表示,因為擔心下一代不會說台語,深怕台語會斷在他們這一代,因此開始積極在家中使
用台語。
台語消失中,其他小朋友以為在講英文……
粉專另一位經營者、台北共學團的家長董力玄補充,他是看到長輩
刻意用不流利的華語溝通而感到心疼,才下定決心在孩子6個月大
時,開始用全台語養小孩。
這群家長對台語失傳的擔心其來有自。文化部今年5月推出的「推動國家語言整體發展方
案」中,明確將臺灣台語的瀕危程度列為「明確危險」。台語瀕危狀況雖比馬祖語、客語
和原住民語等稍佳,但同樣面臨家庭母語代間斷層和使用領域急速限縮等問題,若沒被使
用,很快就消失在歷史洪流中。
意識到危機,這群家長各自在家中使用台語溝通,不少人更投入上萬元買繪本、上課,但
很快就遇到問題。
「孩子到幼稚園上課,發現只有他會講台語,會很挫折。
去公園玩講台語,還有孩子以為我們在講英文,」為了讓
孩子有更多交流機會,家長們自2016年開始推展共學團。
共學團不僅幫助他們發起聚會,家長們也會在群組中分享台語圖書繪本的團購優惠,甚至
團報一起上台語課,成為實用交流平台。
高學歷年輕家長,逆風提出「台語班」
加入共學團的家長年齡多落在30至40歲間,並有亮眼學經歷。「隨便丟一顆石頭,都會丟
到台政清交成的,」高萱珊形容,團中不乏醫師、律師和工程師等,翻轉了大家對「說台
語就是土」的印象。
高萱珊回憶,有次共學團到黑丸嫩仙草的DIY教室參訪,團員組成讓黑堂有限公司董事長
唐克偉嚇了一跳。唐克偉以為參加台語導覽活動的家長,可能多是阿公阿嬤,接待時發現
竟是一群年輕家長。
有感於逆風學台語的不易,家長們更進一步籌劃申請台語班。
他們更期待台灣可以像重視本土語言的紐西蘭與芬蘭,讓想
學本土語言的孩子,有權利選擇要用什麼語言接受教育。
但學校已經有鄉土語言課程,為何要申設台語班?高萱珊認為,現有堂數過少,一個學期
的本土語言課只會教8個台語拼音,對照注音符號,如同只有從ㄅ教到ㄌ。
長期投入台語推廣,台中教育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副教授何信翰分析,政府目前力推本土語
言的現代化與生活化,著重實用導向,現有一週只有一節課的本土語言課程,難以讓學生
在日常中使用台語。
唯有成立台語班,讓台語順利進入各學科,才有機會翻轉本土語言不實用的問題。
https://i.imgur.com/IAvkiL4.jpg
(邱劍英攝)
高萱珊等人6月初在粉專發起了「雙北桃園國小台語班意願調查」,短短10天有超過400個
家庭有意願讓孩子就讀國小全台語班級,其中來自大安區、中正區和中山區就超過六成,
且填答者中有近七成沒有參加過共學團,迴響比高萱珊的預期還要熱烈。
法規、師資、區域困難,可能只能選擇實驗教育
但台語班要上路,仍有許多阻礙待突破。參與該案協調的台北市教育局國小教育科科長鍾
德馨表示,困難主要有三,一是依照現行法規與常態分班制度,無法成立單一班級讓這群
孩子直接就讀;二是台語師資待培育。老師也許能用台語進行日常對話,但要用台語授課
還需要時間練習;三是台語不像原住民語一樣,有相對強的區域性可以讓學校發展特定族
語,要發展區域性教學也有難度。
他認為,台語程度較好的孩子可以直接選既有的本土語言進階課程班,或是在校內成立社
團,提供孩子台語交流的平台;家長也可以考慮申請跨校跨齡、彈性較大的非學校型態實
驗教育。
令人好奇的是,英語實力就被視為學生競爭力的重要一環,為何這群中產階級家長反其道
而行,難道不怕「輸在起跑點」?
學台語有比學英文重要嗎?
高萱珊表示,儘管投入大量時間和孩子說台語,但同時也讓孩子學英文,從小就營造多語
環境。學習說台語,無形中幫助孩子擁有許多優勢,她舉例,台語有8個聲調,比國語多
出4個,孩子在學習其他語言時能更快掌握發音訣竅,如分辨日文的清濁音。
「台語某種程度上比英語還要實用,」在外商工作、三峽共學團成員許小姐提到,她的工
作常常需要和中南部的農民打交道,說台語可以很快和他們拉近距離,溝通更順利。
今年40歲、住在新店安坑的家長陳志誠也認同台語班的
理念,認為英文晚點學無妨,他直到27歲到美國留學時
才認真學英文,英文學得晚並不影響後續的學習與工作
表現,他認為應該趁台語還沒消失時,把握機會學習這
門語言。
為加強推廣國家語言,政府編列5年300億的經費,希望在提升國人英語能力的同時也兼顧
國家語言,雙軸並行。學生能否順利成為中文、英文與本土語言的三刀流仍有待觀察,可
以確定的是,台灣各處已有家長主動出擊,用他們的方式傳承台語香火。(責任編輯:曹
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