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巨大內波恐影響颱風 台大研究刊頂尖自然期刊
〔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
東沙大陸棚外環蘊藏著全球最具巨大、振幅達170公尺的內波,能量達3000萬瓩,相
當於我國2014年總發電裝置容量的4分之3,內波大到可以淹掉台電大樓,對颱風可能也有
影響。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與美合作,歷經15年的研究首度揭露南海巨大內波從生成到消
散過程,研究成果刊登頂尖《自然》(Nature)期刊。
研究過程中團隊也首度發現,內波將深水生物捲入其中而上浮,形成鯨豚群追逐內波
索餌的現象,並首度發現壯觀的大型海底沙丘;且溫差達12度C以上的內波,會將深海營
養鹽帶到表層,有利於浮游藻類的光合作用,滋潤珊瑚礁區。
台大海研所副教授楊穎堅指出,內波是一種因為海水濃淡密度不同,潮汐通過不同海
底地形而形成的波動。位在台灣南方的巴坦海脊與恆春海脊是兩座海底高山,分別有百公
尺與兩千公尺高。當強大的潮流經過台菲之間呂宋海峽時,在兩海脊相距一百公里的範圍
內形成內潮波,一路往西在南海海盆內波形逐漸變陡,變成巨大內波,當其抵達東沙台地
前,因水深變淺、波速變慢、波長變短、振幅變大,進而變形、破碎、翻轉後才消散,全
部時間耗時兩天~兩天半。這是全球第一次提出內波生命歷程的完整研究。
楊穎堅表示,南海內波向西傳遞的能量是一般開放海域的100倍,功率達3000萬瓩,
是全球最大內波,相當於我國2014年總發電裝置容量的4分之3。巨大內波在15分鐘內的振
幅可以落差170公尺,相當於台電大樓被淹掉。此外,受海水濃淡變化影響,南海內波在
春夏季節較大,冬天最小。
台大海研所教授詹森表示,內波發生在水下50~3000公尺,最大的波通常在50~200
公尺間,對於鑽油平台要定錨以及潛水客有巨大影響;尤其是潛艦,去年底中國潛艦在南
海遇到「重大掉深」,極可能就與內波有關。
此外,全球氣候變遷跟全球洋流變化關係密切,而海洋內波是牽動大洋環流重要能量
來源之一,科學家認為內波可能也會影響颱風,建議氣象數值應放入內波,以精進颱風預
報能力,甚至發展出內波預報,有助水下活動安全。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1316333
(自由時報 201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