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嬰年颱風不強 因…地球會幫強颱「踩煞車」
七到九月是颱風熱季,大家常將聖嬰現象與颱風畫上等號,但真是如此?台師大與台大進
行跨國研究,全球首度解答聖嬰年颱風卻沒更強的疑惑,因為地球具有自我修復的負向機
制,為強烈颱風「踩煞車」。此創新研究刊登於七月出刊的國際知名期刊「自然─科學報
導」。
由台師大海洋環境科技研究所副教授鄭志文、台大大氣科學系主任林依依主導的研究團隊
,與夏威夷大學教授王斌進行跨國合作,三年來分析近五十年的颱風資料,發現原本因聖
嬰年應比平常年增加平均一點五倍強度的颱風,卻屢屢減弱。比如一九九七年是強烈聖嬰
年,颱風強度卻未如預期增加至一點九倍,研究團隊一直思考原因。
該團隊利用衛星觀測資料、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海洋再分析資料,配合海洋
數值模式,計算海表溫降,並透過熱動力方程式計算海氣熱通量變化,乘上颱風行進距離
,藉此估算不同情境下颱風強度變化情形。
過去科學家也想解開此謎團,卻因衛星觀測技術不發達,無法取得水下資訊而研究夭折。
鄭志文說,通常聖嬰年期間,颱風生成位置朝東南移進,原本在西邊次表層的冷水就會抬
升,形成的冷空氣不利颱風發展,造成強大的負向回饋機制,否則颱風強度恐增強為平常
年的一點五倍。
「這是地球的自我修復作用。」鄭志文舉例,今年適逢中等強度聖嬰現象持續作用,有利
於颱風發展,日前襲台的蘇迪勒,被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預警為今年全球最強的颱風,
但後來從強颱降為中颱,就是負向回饋機制的作用。
鄭志文說,此研究並非對氣象局「打臉」,而是發現「大自然有自然調節、自我防禦機制
」,每次遇到颱風也不必過度演繹。
他說,全球暖化情境下,太平洋會持續偏向聖嬰年情境,而這個負向機制可以控制颱風在
聖嬰年期間,不至於釀成可怕的災害;這也提醒人們,要更加保護大自然,避免大自然自
我調節的機能被破壞。
新聞辭典/聖嬰現象
聖嬰現象主要是太平洋東部與中部的熱帶海洋,海水溫度異常地持續變暖,使整個世界氣
候模式發生極端變化。如熱帶東太平洋區海溫增高,空氣受熱上升,降雨大幅增加,容易
發生水災。而熱帶西太平洋區則與東太平洋區相反,在印尼、菲律賓、澳洲北部容易導致
乾旱。
而聖嬰年易在西北太平洋和東北太平洋形成威力強大的颱風和颶風,如一九九七年,曾出
現十個威力達等級最高的五級颱風與颶風。
=====================================
延伸閱讀
冷海水 讓聖嬰年颱風不夠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