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報] 鄭明典FB

作者: kwain (甲子園的狂熱)   2016-10-01 01:10:33
幾個問題,試著來解釋一下:
一、第六報(26日下午1430)為何沒將基隆市、台北市、新竹市列入陸上颱風警報範圍?
答:因為目前CWB的暴風半徑還是畫圓的,所以這三個地區,在18小時內還沒有在圓圈內
其它各縣市多少有畫到一點,因為目前警戒區域還是以縣市為單位,才會形成警戒區內有
非警戒區的奇怪現象。
二、風雨預報為何從26日下午1600的正報到1900的加報有落差(調弱)?
答:因為當時向西的分量有減少,所以預計颱風會比較向北(這邊可以去看第六報到第
7-1報的定位),那預計登陸台灣的時間就往後延,就把27日上午6~12點對南部的風力
預測調弱。晚上10點的正報,偏北的分量好像有停了(參考後續到8-1報的定位),所以
稍微把台南的陣風轉強一點點。
三、為什麼暴風半徑一直不調大?
: 颱風暴風半徑的問題
: "近中心最大風速"和"暴風半徑"是描述颱風最重要的兩個參數,當然要慎重處理。
答:這裏其實就有講到近中心最大風速,所以警報單上的增強、減弱用語,不單是指暴風
半徑,還包括近中心最大風速。所以說增強,但沒有調大,可能是指近中心最大風速增強
,但暴風半徑沒有變大,反之亦然。
: 不過,要先說,暴風圈並不是一個"實體",也就是說暴風半徑不是一個物理量,所以我們
: 稱它是個參數。
參數的定義是什麼,可能要請統計大師詳細解釋,基本上主任這邊的意思,應該是指只是
統計學上的輸入資料。
: 日本對7級風暴風半徑的詮釋是:可能出現高於7級平均風的圓形範圍的半徑。所以,很明
: 顯的,日本的定義是最大可能的7級風暴風半徑。
這裏所謂的圓形範圍,不只是指一個圓形,如果不是正圓形的話,就從形狀來判斷,看可
能分成幾個扇形(通常是給二個),然後來給半徑,以這次梅姬為例,日本是區分北東側和
西南側二個圓,那北東側給560公里,西南側給500公里,就是北東側那個半圓以560為半
徑,西南側那個半員以500公里為半徑。
: 我們採用的概念是,沿著暴風半徑決定的圓圈來平均,預期的平均的平均風速是七級。有
: 點繞口,希望大家看得懂。
老實講,我看了很多次還是看不懂,這裏到底是在說什麼。
試著舉一個例子來講看看,也就是說以颱風眼為圓心,向外延申出去,是7級暴風圈的點
到圓心的距離,拿來做參數平均,當然這裏的平均不會是直接加起來求平均數的概念,可
能是一連串複雜計算的結果,出來就是250公里的這個值。
: 因為著眼點的不一樣,所以多年以來,我們發布的颱風暴風半徑永遠比日本氣象廳發布
的數值小,而且小很多,差距常常是2~3倍。
: 看懂定義,再去看看實測數據,看多一點所謂的"實測數據",不要只挑大的看,我們說的
: 250公里其實蠻合理的。
主任這裏多一點的實測數據,不是單一點或單一測站的資料而已,例如離颱風300公里的
測站(A、B、C…),可能A測站已經測到8級風,但B測站測到的只有5級風、C測站只有3級
風…類似這樣,所以不能說A測站已經測到8級風,因此七級暴風半徑一定大於300公里,
還要考慮到同距離的B、C等測站,並沒有測到7級風以上,所以不要只挑大的看。那把這
些所有資料當做參數輸入,得出來就是250公里的結果。
後來主任又說有依據投落送資料調大半徑。只是當時強風區明顯偏在北端,我們認為那是
颱風環流加上駛流的合成風,所以採取平均的概念的這一段話,應該是認為北側測到很大
的強風,不完全是颱風的環流,所以扣掉駛流的強度,應該沒有實測的那麼大。所以再加
上其他側邊點的資料去求結果。
而考慮西側半徑較小,所以在280和250兩個估計值中選擇250這一段話,我也不知道為什
麼會有二個值,應該是有有扣掉和沒扣掉極端的參數計算出不同的結果,因為傳統上CWB
的暴風圈就是畫正圓的,西半側這邊的半圓看起來比較接近250公里,所以就給250公里。
我只是依據印象的資料去試著解釋,到底對不對完全沒有把握。我相信氣象局的人絕對更
加專業,也更能解釋為什麼,氣象局現在也都還保存全部的資料。然而,長期以來,不管
是在預報上,氣象局習慣直接講結果,過程理由都沒對外說明。事後主任的說法,也解釋
得不清不楚,一句我們說的250公里其實蠻合理的就打死一堆人,但沒有幾個人看得懂合
理在哪裏,有點犯了專業上的傲慢。警報單上或許囿於長期傳統,沒有辦法輕易變更,
但是應該儘量可以用附註的方式去解釋大家的疑義,天氣預報上都出現小幫手了,颱風警
報也可以有類似的做法,要不然大家永遠會有為什麼的疑問出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