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我們與惡的距離-思覺失調症

作者: yehmei0102 (ㄇㄇ)   2019-04-22 01:50:58
以下有結局雷
以下有結局雷
以下有結局雷
以下有結局雷
公視幕後紀實超精彩的!
看完會很好奇林君陽導演到底幾歲,
怎麼看起來這麼年輕,結果這麼厲害!!
但其實公視幕後紀實,有一段講錯了...
飾演林一駿的施名帥提到思覺失調症的成因。
(以下是大意)
施名帥說思覺失調症是長期壓力累積,可能會變成憂鬱症,躁鬱症,最後變為思覺失調症
,所以思覺失調症是一種綜合。
這是錯的!
至少目前的精神醫學研究的結果,
長期壓力的確會引發各種精神科疾病,但不會提高思覺失調症的機率,
回溯思覺失調症的患者們成長過程,有高壓環境的機率,也沒有比其他人更高。
長期高壓引起的疾病,和思覺失調症是兩種不同的疾病。
長期高壓引起的疾病,心理諮商會有良好效果,但藥物效果較不明顯,有沒有吃藥的差距
較小。
思覺失調症吃藥效果非常好,但心理諮商通常不特別必要。(當然穩定時要做也可以。)
其實真的有很多人誤以為憂鬱症、躁鬱症,最後會變思覺失調症。
但其實憂鬱症、躁鬱症,都不會變成思覺失調症。
會引起這樣的誤會,是因為思覺失調症的病程很長。
很多人的病程,看起來像是一開始憂鬱,後來躁鬱症,後來變思覺失調症,但那只是因為
思覺失調症的病人,一剛開始有妄想、幻聽時,還有現實感,會知道這跟別人說,別人不
會相信,所以家人看到的,多半是病人心情低落、退縮、窩在家裡、工作能力變差、疑神
疑鬼,所以剛開始常被診斷為憂鬱症,但隨著病情進展,病人現實感越來越差,就會被發
現明顯幻聽、妄想,行為異常,而改診斷為思覺失調症。
而有些病人一開始發病時會變得特別暴躁、忙碌、靜不下來,因為躁鬱症的預後比較好,
在精神科,預後較好的診斷優先順序是比較前面的,所以可能一開始先診斷為躁鬱症(躁
鬱症也可能會有幻聽妄想),但隨著病程進展,才發現是思覺失調症。
目前思覺失調症的成因還沒找到,但可以確定的是思覺失調症會有不可逆的腦病變,但長
期壓力雖傷身傷心,對腦部卻幾乎沒有不可逆的傷害。
壓力的確會促使思覺失調症發病,但坦白說可能只是決定了「發病時機」而非「是否會發
病」。
有很多人在高壓和情緒激動下,曾經歷了像幻聽或幻覺的症狀,但那也不一定是思覺失調
症。相反地,比較可能的是解離症狀(但不一定是解離症,解離症是病名,解離症狀是症
狀,很多病都可以有解離症狀)
會想澄清這一點,是因為「長期壓力會導致思覺失調症」的這個誤解,可能會使思覺失調
症患者的家屬平白背負更多壓力(覺得自己教養有問題)
或使很多人尋求幫助時搞錯方向(例如高壓環境下,就以為自己會得思覺失調症,或思覺
失調症家屬,以為不給病人壓力,他就會好。)
另外解答一下應思聰結局為何還在和幻聽對話,因為思覺失調症患者在規則服藥下殘餘幻
聽是有可能的,通常若生活功能可維持穩定,不一定要把藥調到完全沒幻聽(也不一定有
辦法,看病人本身體質)。至於思聰為何沒避諱地自言自語,可能因為是在家中,不需要
隱藏,很多病識感好但有殘餘幻聽的病人,在外面是會控制不自言自語的喔!
林哲熹很厲害,除了完全融入應思聰這個角色,使我們能體會應思聰的心情和喜怒哀樂,
哲熹在幕後紀實說的,也真的是思覺失調症,病人最真實的現況。
思覺失調症是一個影響重大的病,但思覺失調症的人一樣也是人,和我們並沒有太大的差
別,在接觸中摸索彼此適當的距離,就像我們對所有的他人一樣,真的是這樣!
題外話,看幕後紀實才發現演陳昌的葉子彥是通靈少女裡的戲劇社老師...!完全沒認出
來...判若兩人!太會演了!
(他演得非常逼真)
另個題外話,飾演李曉明的王可元演得真好!而且訪談時講得好有道理,隱性家庭功能失
調真的很多!
題外話之三,最後演肉羹的演員也演得很逼真,病房中說自己丈夫是馬英九的美清姊也演
得很逼真。陳昌的媽媽也超逼真...醫院常有機會遇到類似家屬。
p.s.我用手機app修文容易吃到推文,所以我會先用推文補充我文章漏掉的地方或回推文
作者: noknow801011   2019-04-22 02:08:00
推專業
作者: crayon3shawn (Cheng)   2019-04-22 02:36:00
作者: hsiung120022 (小鎂)   2019-04-22 09:00:00
專業推
作者: joe2006hooww (hooww)   2019-04-22 09:33:00
專業推
作者: monya9750820 (夢雅)   2019-04-22 16:33:00
原來肉羹是公視劇常客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