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以許文論古況,其實有些微妙處。
一來許雖是布衣,但他其實是世家子。而且他影響了明朝中葉後的文人茶法。
白話說,就是他改變了不少原本泡茶的方式。
"余嘗與馮開之戲論茶候,以初巡為婷婷嫋嫋十三余,再巡為碧玉破瓜年,
三巡以來,綠葉成陰矣。開之大以為然。所以茶注欲小,小則再巡已終,
寧使余芬剩馥,尚留葉中,猶堪飯後供啜漱之用,未遂棄之可也。
若巨器屢巡,滿中瀉飲,待停少溫,或求濃苦,何異農匠作勞。"
這段話他提了幾個重點:
1.喝茶重鮮爽。第三泡後葉片全開就沒意思了。
2.壺貴小不貴大。這個除了是向來主流見解以及他個人的取向外,更重要的原因是
當時(嘉靖)陶瓷器開始尚大,流行厚胎、接胎。自然不入文人手眼。
3.他認為第二泡完就好。剩下留點茶力,留待飯後漱口解膩還堪用,不喝倒掉也不
可惜。
4.大壺滿水稍浸就苦澀畢現,這種喝法是農民工的風格(字面上是種田做工)。
如果有興趣整篇讀完會很有收穫。茶壺許文認為:銀>錫>瓷>陶。
然後他認為當時景德鎮都出些爛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