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小魯本人做過一陣子功夫茶茶館的PT。本業是自由業,偶爾排班做PT,補貼
家用。雖然只是兼職,但畢竟功夫茶茶館用的茶葉都不差,也開始喜歡上茶,舌
頭不知不覺間也被養刁了。
曾經有喜歡喝伯爵茶的朋友跟我聊法國瑪黑牌的茶包不錯喝,只是有點貴,
喝起來錢包有點痛。
「泡一次要多少錢?」
「50g要兩百七十塊」
「所以10g差不多五六十塊,嗯?很便宜呀!」
講完之後我注意到朋友的表情充滿疑惑,才想起來,平常試茶喝的茶葉動不
動就是一斤四五六七千的在跑,不是人家喝的不夠貴,是我實在被寵壞了。
今年三月時,原先的本業有些狀況,有起心動念想往茶界發展,看能不能多
學點什麼,或者有機會的話,換到一個收入穩定的全職工作也好。於是就開始了
我的求職之路。一趟求職之路下來,覺得有很多收獲,也讓我對茶界的產業生態
大開眼界,覺得值得上來跟眾多喝茶愛好者分享一下。
喝茶嘛,小的也只是個業餘愛好者,要說什麼擺茶席、茶文化、茶樹知識、
焙火、發酵、品種什麼的,一大堆一大堆專業底下,自己終究也只是知道皮毛的
新手。能跟許多前輩相提並論的,大概也只有一顆喜歡喝茶的心意,還有身邊同
年紀的朋友總是不懂品茶、不瞭解茶,的寂寞吧。
很多時候不免會想:為什麼咖啡明明是比較晚引進這塊土地的飲料,卻遠比
茶葉深深深入地紮根在我身邊二三十歲朋友的生活裡?
咖啡從一杯35元到一杯一兩百、甚至一杯單品四五六百的都有,為什麼台灣
的茶葉這麼好,各種中高低價位的茶葉都有,但一說到在外面喝茶,大家的印象
不是50~100元的杯裝飲料,不然就是300~500不等、一喝就要喝上兩三小時的功
夫泡、老人泡?
接觸茶越久,這些問題越是深深困擾著我。這次的求職面試,大概有讓我更
多了些想法、看到一些有趣(也誇張)的事,想說上來分享分享,也算是個求職
經驗談。
我找店家的方式很簡單。因為一家一家實地探訪實在太花時間,我先借了幾
本比較新的台灣茶行茶館導覽書,又到手一本日本人出的2016台灣旅遊特輯,比
對裡頭的茶葉門市與茶館名稱。
條列齊全後,一家一家去找FB粉專及email,有粉專就私訊,有email就寄,
有電話就打過去問。這樣子問了四五十家,有的缺人,有的沒缺人,加上有些我
以前就知道的口袋名單,最後排面試的大約有15家吧。這幾天再慢慢貼上來。
概略分類如下:
1.茶葉門市
2.功夫泡與門市
3.中盤商與門市
4.大型連鎖店
5.現沖手沖茶飲
因為只是很個人觀點的面試筆記跟觀察,PO上來時會避免太過武斷地去否定
別人的努力。畢竟我想瞭解的是「為什麼整個茶產業沒有足夠的中價位選項給消
費者選擇」,而不是要去特別攻擊哪家店做不好。
如果寫一寫不慎寫歪了,還請大家不吝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