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網路上查詢有關「所得替代率」的算法,
若有疏失或闕漏請告知。
說真的,一開始我都單純地以為只是
《 月退休所得/月實質所得=所得替代率。》
後來才發現沒那麼單純,跟我們薪資結構以及繳費給付有關係
1.【薪資結構】
在我們的薪資條中,「本俸」佔了比例相當高,
其中佔最高的「本俸」比例上,
中小學老師約64%,
中小學校長是54%,
大學教授約佔49%。
2.公保先不計算,以退撫基金計算繳費方式來說
《本俸*2*提撥率(12%)*35%》
為何是用本俸而非實質薪資來計算繳費呢?
這是為了「縮小高低所得退休給付的差距」
上述薪資結構有提到,若是中低階層「本俸*2」
會大於月薪,反之高階人員本俸*2會低於月薪,
一來一往之下就會拉近退休所得差距
因此,只要你本俸相同,那麼繳費標準就會一致,
不會被其他如「學術研究」「主管加給」等因素而
造成繳費差距,進而連帶影響給付的差距。
3. 繳費用本俸*2就算了,為何給付上不用實質薪資呢?
以年金保險的概念來說,繳費跟給付要同一標準下才合理
要是想以實質退休金來當給付標準,那麼就要成立新基金,
一開始繳費的公式就要變成
《實質薪資*提撥率(12%)*35%》
可是這樣子就會變成拉大高低退休所得的差距了
4.最後在計算所得替代率,用實質薪資當分母計算,
那麼高階人員的替代率勢必下降 (分母變大了),
廣大的中低階人員替代率反而相對的高,
如此一來還以為我們中低階層的人領的退休金比較多勒…。
結論:
所以對非主管人員來說,包含純新制教師
用本俸*2當作分母來計算替代率比較好
對高階人員來說,用實質薪資來說絕對是利多。
以上是我查詢到的替代率內容,請各位老師們檢查看看
有沒有錯誤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