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蘋中信:高中國文科的行李箱

作者: YOPOYOPO (痔瘡小天使。)   2019-04-04 09:38:50
https://tw.appledaily.com/forum/daily/20190403/38299009/
蘋中信:高中國文科的行李箱(朱宥勳)
出版時間:2019/04/03
這幾個月,高中校園開始了「選書」程序,要決定下一個學期使用什麼課本。這次的選書
,各校均嚴陣以待。因為適逢108新課綱上路,各個版本的課本都有一定程度的變革,必
須重新評估教科書與課程的搭配。而我因為參與「奇異果版」國文課本的編輯,也接觸了
一些關於高中國文科的相關資訊。
其中最令人哭笑不得的現象之一,是高中國文科的「厚度」。由於課綱、大考近年的變革
趨勢十分明顯,不斷強調「閱讀理解」的重要性,顯然引發了教學現場的普遍焦慮。
過往死守一本課本,就可以背出一定分數的方法已經失效了,人們開始轉而信奉「大量閱
讀」的方法。於是,教科書出版社便開始以各種名義出版「補充教材」,在課本之外提供
大量的閱讀測驗、補充文選,這些教材的選文範圍十分彈性,從文學作品到科普文章、從
紙本出版到網路名文,可以看出編輯團隊確實下了很大的苦心。
但是,這樣做卻不是沒有「外部成本」的—這些成本,全都被學生吸收了。我15年前讀高
中的時候,一般高中生會在國文科上面付費購買多少東西呢?大概就是國文課本1本,習
作1本,試卷1份,補充讀物1本(比如「搶救國文大作戰」之類的東西),大概就在2-5本
之間。15年後的現在,學生要買幾本呢?很可怕:最多可能要買到11、12本。這些書當然
不會是免費贈送的,成本就由學生全部吸收了。
大量閱讀是種迷思
而且,只有國文科需要這麼多本,獨冠高中各科。所以每到開學時分,就會有學生拖著行
李箱去裝國文科的課本們。
這後面自然有其「產業」和「利潤」的理由,在此暫且不論。但我覺得可以進一步思考的
是:這樣的「大量閱讀」,真的會幫助學生加強閱讀能力嗎?
事實上,「大量閱讀」很可能是一種迷思。大量到底是多大量?1周1萬字,還是1天3000
字?誰也不知道到底要讀多大量才有用,最終就變成拚命衝數量來讓大人安心的詭異比賽
:反正我一學期都發10本書給學生了,學生有沒有可能吸收這麼多雜亂而缺乏脈絡的短文
集錦,這就看學生造化了,大人們總是「盡人事」,接下來只能「聽天命」了。
然而,這種教育方式並不科學,真正的閱讀教育並不是這樣的。如果大人們回憶一下自己
在大學時所受的訓練,就會想起來:所有閱讀都是脈絡性的,因為讀了A,所以對B好奇,
再從B延伸出C,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抓到什麼都吞。與其讀10本缺乏脈絡的短文集錦,
不如讓學生依著自己的興趣,好好讀完2、3本彼此關聯的書。
浮泛地衝「量」是沒有意義的,不如精耕細作,利用相對少一點的閱讀材料,探測、構築
起學生自己的品味體系。
學生真的不需要一行李箱的書,他們需要的是找到自己願意隨手放在背包裡,在捷運上公
車上翻個2頁的書。但這種「正常」的閱讀教育,距離我們目前的教學現場,還是頗為遙
遠的吧。
被課本的格式綁住
這不是在怪罪教師或出版商,而是台灣人對「國文科」的想像,還是多少被「國文課本的
格式」綁住了—那就是一本缺乏脈絡的短文集錦啊,許多新編的補充教材,也是照著這個
格式去打造的。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國文科不再有一本統一的「課本」,而是直接帶學生閱讀市面上能夠
買得到的普通出版品,那才是我們真正擁有健康的「閱讀教育」的一天吧。
作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