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是接著剛才第一篇寫的.桃園縣的近況就是施行兩班三組的國中目前很少
成效的話都是官方自己說話(這樣校長主任才能升官?教育局才能作秀?),實際上教師私底下幹聲連連
我們基層老師是認為影響學生學業成績進步的關鍵有非常多的因素
關鍵不在於分組,甚至一對一教學都可能是無效的(如果學生毫無學習意願或者學習習慣
很差僸的話)
所以我們強烈懷疑當初提出"兩班三組"政策的教授(聽說是台灣師大教育心理系??還是弄錯了?
), 到底是分組以後,就責任通通丟給老師了嗎?
假如是台灣師大提出來的, 是不是教育學院(師大最強的不是教育學院嗎)這些教授
要下鄉輔導這些 推行學校的校長和主任(因為桃園市很多校長和主任都是教育學分班之類的上來,
從他們推行政策只是一直逼老師與逼學生,從不曾從其他層面著手可知少了一些知能)
因為桃園市的主任經常是這樣對老師說"學生成績丟在你這裡沒進步或有進步,是你
的教學專業".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 學生回家不寫功課老師也要負起全責就是了.家長
不知道小孩子有沒有回家,老師也要負起全責就是了???
所以我不知道這些最初訂定計畫又領那麼多計畫錢的兩班三組的教授(確定是台師大
教育心理系嗎?)到底有沒有去了解影響學生學業成就的諸多因素...這些教授有沒有去輔導
它們即將訪視的國中校長或國中主任, 他們到底瞭不了解絕大部分國中或國小校長主任
的教育學分是沒有修夠的(我相信它們沒有修足夠完整的 "學習動機", 學習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
甚至於連這些名詞和教學現場有關,也已經很多年不看書了, 多數的老師一去教書就一輩子
不看書,行政人員不也是嘛?)
所以現在全國教育資源最豐沛而且老師最精英匯集的台北市 有瘋狂施行兩班三組嗎?
有顯著的成效嗎?還是微弱的成效?
家長的因素是最重要的(學區) 扣除學區或家長本身背景的影響,兩班三組是可以施力的點
但不是影響學生學習成就的主因. 不知道台北市的國中國小老師認為呢?
**另外我們基層老師抗議的是: 無論推行甚麼政策,教室走察啦,兩班三組啦,還有教學現場
毫無效果只是作秀的什麼"英文活動師"或"數學活動師"就是搞一些你必須參加的研習,然後
逼迫你回到學校去帶活動(課上不完或者會考考差都不管你啦), 反正這些從教授端的研究計畫
下來的....
全部都是那些提出計畫的"教授"在領錢. 教室走察是不是提出研究計畫的最上層的教授在領錢啊?
提出"兩班三組"的是不是那些提出計畫的教授在領錢啊?
然後基層的做得要死,被教務主任教務處盯得要死,被國中國小校長罵得要死.
最後,一大堆研究計畫的錢是誰在領?教授領!是不是?
光是看那些教授設計的問卷就很有問題了.問卷設計本身要有信度和效度,但是哪一個提出計畫的
教授會自己設計出"不利於"他計畫的問卷,那些問卷裡面的問項本身就是可以很具備誘導性
例如誘導答題,讓老師或學生答題的時候讓收卷的調查員做調查的時候傾向於"調查結果
顯示,XX走察,或XX分組是很有效的".
錢呢都是教授在拿, 底下做得要死,連中層的校長與主任也沒有被分到一毛的錢. 說
來很愚蠢.整個教育科層體系就是上級隨便喊個口號或政策,錢是教授端在領錢.然後從
國中國小校長到主任到基層的老師,只有老師做事,而老師的意見完全不用上達天聽.
所以這就是台灣的教育為什麼這麼不進步的地方
如果台灣的教育可以上市上櫃,我相信很快就會成為"牛皮股",這種從教授端閉門造車
還可以兼領錢的整個由上到下的科層體制根本沒有給台灣學子帶來希望,升學壓力依舊
只是白白浪費時間搞一些作秀的花招.不管是教室走察,基層教師幹聲連連, 兩班三組
教師罵聲連連. 一切的一切,都只是為了作秀.而學生學習是否進步的本質與關鍵,完全
不在乎....
真不知道台北市(各縣市牛耳)的資深主科老師,對於貴縣市的實施兩班三組的成效
以及背後意義的看法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