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裝置在技術不斷更新下,強調傳輸效率更快、耗能更低。國研院國家奈米元件實驗室
已研發出可立體堆疊積體電路(IC)晶片技術,將晶片堆疊厚度縮減成現行工業技術的150
分之1,將和國內半導體晶片及記憶體製造廠合作,推升未來5年後的創新商業產品。
為了提升手機訊號傳輸效能及降低功耗,手機內的積體電路(IC)發展已經從平面進步
成立體結構;國研院經過多年研究,突破現有技術,讓晶片堆疊的厚度只有現在產品的
150分之1,僅50微米。
國家奈米元件實驗室前瞻元件組組長謝嘉民表示,依現行堆疊技術,晶片之間的距離
很大,且傳輸通道只有一個,效率還是不夠快;國研院是在晶片之間製造出超薄的矽薄膜
通道,再以多條導線連接,已經可成功堆疊2層晶片,他說:『(原音)如果你要更多功能
,那一定要把晶片立體化,那立體化現在的技術上有門檻,因為是晶片跟晶片疊起來,傳
遞距離還是非常長,而且頻寬不夠。我們是線路對線路直接連,不是獨立2個晶片做起來
。』
謝嘉民說,這是未來5至7年可能發展的新興技術,在國際電子元件會議(IEDM)上已受
到國際重視,預計將和國內國內半導體晶片及記憶體製造廠合作研發,希望2017年可有產
品商業化;此外,目前也正積極申請美國5項專利,保護我國技術。
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475956&id=5&id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