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kuopohung ((風之過客)在場的缺席)
2015-06-18 19:00:37※ 引述《a5378623 (黑雲)》之銘言:
: ※ 引述《kuopohung ((風之過客)在場的缺席)》之銘言:
: : 你只抓了一個文化差異(法國高中哲學教育的考試題目台灣人沒辦法理解),
: : 以及法國哲學考試也是八股(有制式化的寫作方式)作為論點對照台灣教育,
: : 認為台灣教育不輸法國教育
: : 是不是搞錯了什麼?
: 推文和回水球都好麻煩,簡單回應一下。
: 我不是要說「台灣教育不輸法國教育」而是「輸的地方不在題目」
不完全同意
台灣的教育輸是輸在內容和教學沒錯,但不代表題目也沒輸
我也先不談題目能否反映整體教育水準的問題,就論文化主體性好了
什麼意思?
若是把文化區分成三個部分:
精神,制度,器物
這三者,在西風東漸的情況下
台灣在制度方面幾乎是搬自國外,但卻又沒有理解那些制度背後精神,結果就是各種拼貼
這問題隨便挑一個東西來說,例如教改,教改是看美國強大,然後把他們的制度抄過來用
背後是經濟新自由主義的理論基礎,但台灣也沒多少人討論這塊,甚至左派怎麼批判的也
沒人討論(現在有拉,但已經太晚了),經濟新自由主義的核心精神也不理解,
用的教育方式還是威權式的,學生也沒機會參與校務行政決策,這不就是拼貼嗎?
扣回這篇,那好,你說處理"燭之武退秦師"的作文方式類似法國高中哲學會考的寫法
那好,今天大多數人理解"燭之武退秦師"能幹嘛? 用不太到嘛,那今日教的假如是馬克思
就算退一萬步完全死背沒有系統的填鴨好了
還能對什麼高教市場化,十二年國教等等...的東西提出一些意見和看法
回到孔孟嗎? 多讀孔孟依然不會理解這些,可能會對人民的某些想法和做法有些理解罷了
PS: 器物的問題就更不用講了,台灣也只能照抄國外,然後做的還是二三流以下的而已
這個例子說明什麼?
在西風東漸的情況下,文化的主從問題就出現了,
中國既有的文化退變成可有可無的點綴性枝葉(不要和我戰台灣文化和中國文化差異,
我是把國民黨帶來的知識分子視作台灣主導者,在討論這議題時就以他們的說法為主),
西方文化變成主要的骨幹,
台灣的社會要維持良好運作與發展是看對西方文化理解的程度和深度與處理和移植的方式
這對某些大中華主義者很殘酷,但這卻是事實。
: 也許可以從題目看出整體教育的優劣,但是執著在題目沒有意義。
: 整個搬過來,教育方式不改,還是一樣(所以我才會說只考能力兩邊題目效果相當)
: 換句話說,法國的考試方式沒有什麼厲害的,認清贏在哪輸在哪才是改革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