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哲學 (Deutsche Philosophie) 正名的問題,在近年德國學術界有爭論過。到底甚麼
是德國哲學?應如何去定義?一般的看法將「德國哲學」理解為「用德文撰寫的哲學」,
聽起來似乎是理所當然。不過,想一想,其實會由此得出一些奇怪的結論。
回看歷史,德文成為學術語言,是相當晚近的事情。歐洲大陸傳統的學術語言是拉丁文與
法文。到了啟蒙時代,一般視康德為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他用德文寫作,奠定了德
文的學術地位。不過,康德年輕時,拉丁文仍屬主流的教學語言。他接受的是拉丁文教育
,不少早期的著作,甚至包括自己教授資格論文 (Habilitationsschrift),都是用拉丁
文寫成,講課與筆記亦滿是拉丁文。在康德之前的哲學家,諸如大名鼎鼎的萊布尼茲
(Leibniz) ,大部分著作都是用拉丁文與法文寫成。按照上述定義,他們的學說應不應列
為德國哲學? 二次世界大戰後,不少德國哲學家流亡他國,例如漢娜.鄂蘭 (Hannah
Arendt) 流亡到美國後,著作多用英文寫成,那麼她的哲學又是否屬於德國哲學的傳統?
同時,不論是在康德時代或者當代的學術圈,不少哲學家用德文來討論其他的哲學傳統,
例如英國經驗主義,德文文獻中不少著作是關於休謨 (David Hume) 、洛克 (John
Locke) 等哲學家,這些文獻在德國學界的地位也不可輕視,那麼經驗主義是否應該納入
德國哲學?
https://collection.news/thestandnews/articles/139705
萊布尼茲的法文著作算不算德國哲學?
林語堂的英文著作算不算中國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