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 jimmy5680:可以請問這些回馬騎兵的武器和戰術是甚麼嗎? 04/02 12:23
回馬的武器算是比較差﹐連西北共軍都認為裝備很差。
以抗戰時出兵到華東參戰的回馬部隊為例﹐當時回馬派出了一個師的部隊﹐
中途由於花園口決堤﹐1個旅趕不上又退回陝西﹐在淮河一帶的是2個旅。
其總人數約4000多人﹐配有馬6000多匹﹐但步槍僅1000多支﹐
這些步槍中主要還是因為東出抗戰﹐老蔣送給他們的中正式。
這個師主要裝備馬刀數千把﹐部分還依傳統配有紅纓槍(日軍稱為長劍)。
回馬的馬刀是傳統的中國式(滿蒙式)馬刀﹐近似於西北軍常見的大刀隊的大刀片﹐
即刀身比較寬也比較重﹐整把刀的重心靠前(跟棒球棒、鐵錘一類)﹐
故而劈砍時威力十足﹐但多次劈砍後也容易卷刃。
由於裝備差﹐回馬常用的戰術是近戰肉搏﹐這一直是回馬的特色。
從1920年代從日本購買少數一戰武器﹐以及後來“回馬據孫戰役”全殲孫殿英﹐
(孫殿英當時收攏東北軍殘部)﹐再到後來國共內戰時﹐老蔣、胡宗南作為讓回馬
作戰的代價所送的武器﹐回馬的機槍及火炮也慢慢增多。
因此回馬的作戰模式通常是野戰、騎兵沖擊為主﹐運動時所有士兵全部騎馬快速前行﹐
包括輕重機槍及火炮也都是馬馱馬拉﹐防守時則下馬構築防線。
也就是﹐防御時是步兵、機動時是龍騎兵、進攻時是騎兵﹐然後以進攻為主。
到國共內戰時﹐在老蔣贈送的武器下﹐回馬大肆擴軍增加了幾倍﹐這些新增加的部隊
就多數是步兵或騎馬步兵﹐但作戰能力不強﹐所以內戰後期雖然回馬幾個戰役都防御﹐
但防御的效果並不是很好﹐而內戰中回馬的勝仗﹐多數是進攻作戰時獲得的。
作為騎兵﹐自然迂回、包抄、穿插、追擊就是必備的戰場手段了﹐
回馬經常會直接向前沖鋒﹐大多數情況下﹐這樣的沖鋒已經突破敵軍陣地﹐
特別是在敵軍火力不夠強時。(如回馬與西藏軍作戰時﹐常可以擊敗十倍以上敵軍)
有時敵軍火力猛烈突破不了﹐回馬就會派出部隊迂回到敵軍側後沖鋒﹐
在對陣日軍、共軍時﹐都有這樣的迂回戰例。
回馬在淮河一帶抗戰時﹐曾經騎兵作戰擊敗過日本小股騎兵。
1941年回馬騎兵與共軍新四軍彭雪楓部作戰﹐重創了共軍﹐
戰後彭雪楓決心也組建騎兵﹐經3年於1944年﹐共軍騎兵團與回馬騎兵師在安徽交戰﹐
雙方均傷亡慘重﹐但最終共軍獲勝﹐討回面子。
此戰共軍騎兵使用的是傳說中的雪楓刀﹐該刀當年名氣大但似乎並無實物流傳下來﹐
估計應該是從日軍馬刀修改而來(據說長度有加長)。
不過共軍騎兵的主力是內蒙騎兵﹐而在與日軍、偽蒙、偽滿騎兵的作戰中﹐
經常采用騎兵的共軍及國軍的傅作義等部﹐都認為日軍騎兵刀更適合騎兵作戰。
日軍騎兵刀受歐洲影響﹐采用的是歐洲現代式騎兵刀﹐與中國傳統騎兵刀不同。
這些刀的刀身比較窄﹐通常刀刃到刀背的寬度僅僅兩指甚至一指寬。
同時重心靠後﹐常在握把增加金屬護手(護指圈、護指帶)﹐
或者刀柄尾部加可以錯身回刀時用來砸人的金屬重塊。
由於重心靠後﹐長時間持刀時比傳統刀省力(所以古代中國騎兵﹐特別是明清畫作中﹐
常見騎兵持刀前進時將刀背靠在人的肩頭上節省力氣﹐或者垂於身側提著﹐
到作戰時才揮動。而現代騎兵刀則常見高舉於空中﹐正上直舉或前上斜舉進行沖鋒)。
另外由於重心靠後﹐利於改變方向﹐用刀靈活﹐
不象傳統刀砍出去後不容易改變方向及收回。
所以到了國共內戰的時候﹐共軍騎兵以裝備日本的三二式騎兵刀為主﹐
另外新疆民族軍則裝備蘇聯1927年式騎兵刀(高加索式騎兵刀﹐新疆國軍騎兵也有)。
(這兩種刀的前身在日俄戰爭時有對陣過﹐互有勝負)
在1949年共軍騎兵與回馬騎兵的作戰中﹐三二式騎兵刀算是大勝回馬傳統騎兵刀。
一般認為即現代軍刀對傳統軍刀保有靈活優勢的例証。
(不過小規模作戰時﹐回馬反而都有贏過日本騎兵以及蘇聯、外蒙騎兵﹐
或許規模大時﹐裝備的優勢才能更有體現﹐規模小時﹐士兵的悍勇及技能更主要吧。)
共軍的最後一種制式騎兵刀1965年式騎兵刀﹐也是在日本三二式騎兵刀的基礎上改進的。
算是共軍一直認為這種現代騎兵刀比回馬傳統騎兵刀更好的例証。
(不過現在共軍騎兵也都以配槍為主了。XD)
http://ppt.cc/KdDH 配步槍無刀的中國騎兵﹐2013年。
http://ppt.cc/uKa1 配手槍無刀的中國與哈薩克兩國邊防騎兵﹐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