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停滯與沉淪
1666年,薩非二世繼位為薩非王朝的沙阿,因為這一年天災人禍不斷,包括地震、疾病、
哥薩克人劫掠,宮廷星象家建議他把加冕儀式延到隔年,並把稱號改為蘇萊曼一世。
蘇萊曼一世早年居住在宮廷中,不知政事也無意插手管理,大權交付宰相、大臣和宦官,
國內貪汙腐敗橫行,政府被迫提高稅收,結果更讓貧窮人口比例提高,國力衰敗。
他在位期間,鄂圖曼帝國在東歐被天主教聯軍圍毆,軍力傾頹,但是他性格保守,拒絕天
主教世界的出兵請求,沒有趁機奪取鄂圖曼的西亞領土。
他打過比較重要的戰爭是鎮壓喬治亞叛軍,一個薩非王朝持續很久的工作。
他病死於1694年,死前詢問大臣希望有平庸保守還是英明激進的新沙阿,大臣們選擇了前
者。
新的薩非王朝沙阿是蘇丹海珊,他就是父親說的平庸保守的兒子,對政治相當冷漠,反而
對伊斯蘭教什葉派的信仰很虔誠,努力以沙阿的身分打擊蘇菲派,並投身許多宗教儀式。
蘇丹海珊的權力後來被姑婆(曾祖父的女兒)把持,他因此酗酒不問政事。
1709年,安寧已久的薩非王朝突然面對嚴峻的挑戰,阿富汗地區的兩大部落之一吉爾扎伊
(意為山脈)起義叛亂,佔據了堪達哈;1716年,阿富汗的另一個大部落阿卜達里起兵佔領
赫拉特,並打敗了薩非王朝派去鎮壓的部隊。
同時,因為蘇丹海珊的什葉派至上政策,遜尼派、基督徒、猶太人、祆教徒等族群都不再
受寬容政策庇護,若非出走國外就是起義叛變。
1717到1720年,希爾凡和庫德斯坦地區的遜尼派教徒叛亂,並求助於鄂圖曼和列茲金人部
落,後者在1721年攻陷希爾凡,屠殺當地的什葉派教徒。
禍不單行,阿拉伯海盜此時肆虐波斯灣,瘟疫流行於伊朗北部,但是薩非王朝的政府卻無
法有效阻止各地的災情。
二十二、血色黃昏
到了1722年,吉爾扎伊部落已經擊敗併吞阿卜達里部落,稱霸阿富汗地區,並且持續向伊
朗擴張,兵鋒直指伊斯法罕。
阿富汗叛軍的領袖是馬哈茂德˙霍塔克,他的父親米爾維斯是叛亂的發起者(1715年去世)
,父子倆都是一代梟雄,曾大破兩倍於己的薩非王朝軍隊。
因為阿富汗部隊人數僅兩萬人左右,蘇丹海珊決定出城決戰,結果他手中高達五萬人以上
、衣著華麗、裝備精良的皇家部隊被打爆,此役被稱為戈納巴德戰役,決定了戰爭的走向
。
馬哈茂德接著包圍了伊斯法罕,蘇丹海珊拒絕突圍到西方省分集結援軍,結果各省的部隊
缺乏良好的指揮和協調而無法解除包圍,喬治亞的附庸則拒絕出兵,城內開始缺糧。
蘇丹海珊的兒子塔赫瑪斯普二世帶著六百人突圍而去,蘇丹海珊則在六個月的包圍下開城
投降,伊斯法罕成為薩非王朝首都後第一次被攻陷,薩非王朝也第一次有沙阿被俘。
霍塔克家族拒絕稱帝,首領被稱為堪達哈親王、民族軍隊統帥,但仍被稱呼為漢達基王朝
(霍塔克王朝,翻譯問題)。
塔赫瑪斯普二世在加茲溫、大布里士等地區持續和漢達基王朝的軍隊交戰,以游擊戰和焦
土戰的策略奮鬥,他成功獲得不少人民和派系的支持,包括高加索地區最大派系阿夫沙爾
部落。
當1722年伊朗變天,鄂圖曼、俄羅斯兩大強權都決定趁機介入,這兩國都承認薩非王朝的
游擊隊政府,並否認漢達基王朝對伊朗西北部的主權,阿富汗人因此與鄂圖曼爆發另一次
波斯─土耳其戰爭。
同時,蒙兀兒帝國也支持薩非王朝政府,這可能是因為他們害怕阿富汗人的勢力會向東南
擴張,不過蒙兀兒帝國此時正在與南印度的馬拉塔帝國激戰且戰況不利,無力直接出兵西
北。
至於投降的蘇丹海珊和其他皇家成員?只有蘇丹海珊本人待遇較佳,他的兒子則陸續被殺
(少數逃走或被庇護),但是最後蘇丹海珊本人也被處死,作為鄂圖曼拒絕承認漢達基王朝
繼承薩非王朝正當性的報復。
怎麼中亞戰史充滿了以寡擊眾的案例,好像大家都是傳說中的男主角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