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蘇聯空軍戰機的發展充滿了許多挫折,
其中最明顯的原因是出在基礎技術不足,
與大整肅造成的航空工業技術斷層。
戰爭前I-15、I-153、I-16的波利卡波夫三兄弟是傑作機沒有錯,
史上最早的可收起落架,
以及在1930年代初期就登場的高性能低單翼戰鬥機等方面,
考慮到與I-16同時期製造的飛機,
都是些He-51、CR.32、神鬼戰士、九五式戰鬥機這種程度的遜咖,
比較級而言可以給與相當高的評價。
然而,I-16的機身太緊湊小型,
在輕量小型的機身上裝備馬力太強的星形氣冷發動機,
機身前後過短,翅膀也太短沒辦法保持穩定,
導致它與前身的I-15、I-153都很容易因為滾轉失速陷入尾旋墜毀,
公認是並不容易駕馭、容易出事故摔死新手的有缺陷飛機。
再加上於西班牙內戰、諾門汗事件的1930年代後半真正實戰時,
I-16的性能已經相當落伍老舊明顯不敵更現代的戰鬥機,
因此蘇聯飛行員們對於I-16給予了伊薩克(Ishak,驢)的蔑稱,
總的來說並不是很喜歡這架飛機,希望能有可以接替的次世代戰機可用。
而在波利卡波夫系列戰鬥機的成功後,
1936年蘇聯的大整肅使得航空工業的發展陷入了停滯期。
波利卡波夫設計局推出的新式低單翼戰機I-17、I-180、I-185系列,
由於沿用了I-16的基礎設計無甚新意,
設計局內大量技術人員遭到檢舉調查,
再加上波利卡波夫本人之前也曾經有過設計飛機失敗被判關進古拉格的前科,
這更加導致了NKVD的重點"關切"打擾,
所以開發工作陷入前所未有的停滯泥沼狀態。
蘇聯空軍對於波利卡波夫設計局的進展緩慢感到無法忍受,
於是在1940年廢止了波利卡波夫設計局,
波利卡波夫被調往莫斯科航空研究所遠離了飛機設計的第一線而打入冷宮。
在那之後,波利卡波夫設計局由他兩位弟子米高揚、格列維奇繼承,
接收既有的機具設備、圖紙與人員,改組為知名的米格設計局。
然而米格設計局急於想要跳脫I-16這種纏鬥戰鬥機的格局,
按照西班牙內戰與波蘭、蘇芬戰爭的經驗設計出近代的高速戰鬥機,
因此圍繞著"如何發揮高空高速性能"這方面走火入魔,
最後設計出來的MiG-1雖然高速但卻嚴重缺乏安定性極容易失速,
為了用不怎麼樣的發動機科技衝高性能所以油箱空間有限航程太短...
儘管米格系列後來經過大量改良,
成為蘇聯空軍二戰唯一可用來高空作戰的國產攔截機,
但是難以駕馭、生產成本高昂、脆弱、笨重、容易故障等條件,
注定了米格系列不適合成為蘇聯空軍的前線戰鬥機。
拉瓦契金帶領的的設計團隊希望避免米格的失敗,
於是提出了使用木頭材料來降低航空鋁的消耗量以壓低成本,
這個用木頭來建造戰鬥機的方案因為能節約戰略資源很得到紅軍的歡迎,
但結果卻是幾乎毀了拉瓦契金一世名譽的產業廢棄物LaGG-1/3。
木頭的密度比航空鋁沉重的多,
而蘇聯的工業技術不佳也造不出高出力的航空發動機,
結果就是LaGG成為追不上敵機逃不過敵機的空中活靶,
更糟糕的壞消息是由於良質木材難尋,
LaGG的機身通常使用的是木屑、廢五金、膠水混合製造的廉價合成素材,
這種素材通常在被敵機的機關槍擊中後會很快四分五裂解體,
於是飛拉格戰機的蘇聯飛行員戲稱LaGG是"塗裝好的直達地獄棺材"之縮寫。
後來要等到蘇聯於大戰後期有了更好的發動機,
才終於誕生出洗雪拉瓦契金污名的La-5/7系列戰鬥機。
以史達林的親信之姿竄起的雅克列夫也提出了自己的設計方案,
雅克設計局提交的Yak設計決定在蘇聯窘迫且落後的工業基礎上,
徹底犧牲防禦力、高空性能以爭取低空纏鬥能壓倒德國的優勢。
雅克戰機使用了比拉格更輕但強度也更脆弱的鋼管搭配布製蒙皮材料,
主翼則使用膠合木板建造。
任誰都可以想像得到布製的機身蒙皮被曳光燃燒彈劃過會發生什麼事情,
況且為了減輕重量,其駕駛艙周邊也沒有防彈鋼板和足夠厚度的防彈玻璃。
在各方面偷工減料犧牲換得的寶貴載重,
雅克列夫決定全部拿來搭載大口徑的23mm、37mm、甚至是45mm的機首重砲。
當時蘇聯的戰鬥機,多數都配備著威力不足的7.62機關槍,
以及射速、門數都遠遜於英美的12.7機關槍,
面對後半球擁有充實防彈裝甲保護的德軍戰鬥機可說是無能為力。
同時在面對地面上大舉湧來的德軍裝甲部隊,
小口徑機關槍掃射也發揮不了什麼效果,
因此配備大口徑砲成為了比較合理的武裝方案。
小型機配備著大口徑砲雖然足夠在低空迴轉纏鬥中重創德機,
但是馬力不足的缺陷一隨著爬升就立刻暴露出來。
機體過於沉重、馬力嚴重不足、翼負荷也偏低的雅克爬升緩慢,
垂直機動性完全不是德機的對手,
只要德機能保持完善嚴整的組織性編隊迎戰,
雅克機那脆弱的防禦力通常撐不下梅塞施密特乃至福克伍夫的一梭子彈雨,
連對手的第一擊都擋不下,難有機會閃過敵彈切入纏鬥混戰的擅長領域。
...而在這時,在太平洋被打的滿地找牙,
運去想丟給英國人也被拒收,
美國人根本怕的不想開的P-39以美援物資的方式大量運抵了蘇聯,
對蘇聯飛行員而言他們看到的是足以感受到技術差距的強烈震撼感。
不同於毫無乘員保護對策,完全無視飛行員人權且極不安全的蘇聯戰機,
P-39有充實的防彈裝甲、自封防漏油箱、硬化防彈玻璃、良好的全向視野,
更不可思議的是機上有電暖設備和無線電。
除了這些在英美算是基本配備的項目之外,
P-39強大的37mm機首砲更令蘇聯飛行員愛不釋手,
很多飛行員索性拆掉機翼的7.62或12.7機關槍只留著機首砲機首槍作戰,
認為這樣更能減重增加機動性,對付德機綽綽有餘。
於是很快的美援P-39就都被集中配備到蘇聯空軍最精銳的禁衛飛行團裡,
而且誕生了大批的王牌P-39飛行員如波克賴舒金。
有趣的一點是,因為當初美國運抵蘇聯的第一批P-39只配備了37mm破片燃燒彈,
而蘇聯並不曉得它的37mm機首砲也可以配備穿甲彈,
所以與一般"想當然爾"的認為美援P-39主要被拿來作對地攻擊的迷思相反,
蘇聯就這樣一直使用美援的37mm破片燃燒彈,
讓P-39擔任對空戰鬥機的主力直到戰爭結束。
到最後,甚至是當蘇聯國產的戰鬥機水準終於在1943~44提升起來之後,
那些禁衛飛行團裡的資深王牌飛行員還是傾向於駕駛P-39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