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於香港佔領中環示威活動的關係,突然想到了香港在中英主權角力扮演的角色。
1982年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雖在福克蘭戰爭中大勝而歸,
並向世人展示捍衛殖民地的堅定意志,也證明英國即使不需靠美國可以自己打一場勝仗;
兩年後的1984年,柴契爾與鄧小平、趙紫陽簽署《中英聯合聲明》,
除了依照1898年英國強租新界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的99年期限歸還中國外,
連在鴉片戰爭與英法聯軍之役中從清廷割讓取得的香港島與九龍一併還給中國。
為何柴契爾最終選擇了「棄香港保福島」的外交策略呢?
最早國民政府在二戰戰後也企圖向英國討論歸還香港的事宜,但被英國拖延,
直到1949年國共內戰中共勝利後,英國的親中派首相艾德禮馬上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
甚至還接受毛澤東的要求,在香港幫毛澤東打造準備武力犯台的兩艘巡洋艦,
但被美國介入而阻止了。
當時毛澤東和艾德里有默契,以不進攻香港換取英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承認;
然而毛澤東念茲在茲的還是要打下香港,我在香港邊界上的大軍雖然動用不了,
但我老毛可以派第五縱隊在香港煽動叛亂,最後就爆發了「六七暴動」;
六七暴動被英國控制的香港皇家警察平定後,加劇了中英緊張關係,
甚至英軍還打算準備核彈防止共軍突襲香港
(可參見維基百科「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條目),
既然我英國人守不住香港,我也要用核彈與你老毛玉石俱焚!
柴契爾夫人大可乘打贏福島戰爭的同時,宣示捍衛香港的決心,
即使香港比福島還遠,我英軍艦隊也可以開到香港捍衛主權;
但是,中國和阿根廷這兩個根本是不同等級的對手,
是不是因此讓柴契爾最終選擇簽下《中英聯合聲明》把香港交給中國呢?還是另有隱情?
在簽署《中英聯合聲明》的同時,英國和中國共同提出將此聲明給聯合國存檔備案,
讓英國日後在香港事務上,仍有道義上的介入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