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jimmy5680 (折翼的企鵝)》之銘言:
: 看書的時候閱讀到說:
: 法國一戰曾希冀各參戰國不要只是打嘴砲,而是要派兵去西線幫忙填火海。
: 日本很早就拒絕派遣陸軍,
: 到1918年,即使有美軍逐漸增援,法國還是深感兵力不足,
: 於是開始找其他選擇,考慮過要求中國派兵五萬,捷克出兵一個旅,波蘭出兵一個師,
: (捷克和波蘭此時都還不是獨立國家)
: 但是中國最後沒有出兵,捷克和波蘭倒是真的分別出兵一個旅和一個師。
: 想問一下
: 1.所以法國有正式詢問過當時的中國政府能不能出兵嗎?
: 1.1.中國方面有考慮過派遣兵力去西歐嗎? 有任何可能性嗎?
: 2.撇除列強或比利時,葡萄牙和泰國也有派出部隊去西線作戰,
: 這樣的經驗對這兩個國家有很大的影響嗎?
: 3.中國的軍隊在一戰的時候和歐洲的軍事水平差距已經非常大了嗎?
: 謝謝。
中國沒直接介入,但透過民工做很多事
這方面可以看徐國琦先生的《中國與大戰:尋找新的國家認同和國際化》,上海三聯
書局,2008(英文原版劍橋大學2005年出版)
關於華工在法、英、俄等地的工作情形可參考作者另一本《一戰中的華工》,上海人民
出版社,2014
引一下《中國與大戰》第三章的內容
"1914年8月,袁世凱告訴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說,中國願意提供五萬兵力與英軍一起
收復青島,中國這塊土地自1898年就一直被德國占據著。顯然,中國憑借自身的國力
還無法攻克駐守青島的德軍,更何況日本對青島也是垂涏已久,因此,中國的計劃
必須得到協約國的同意。不幸的是,朱爾典甚至在沒有與俄法兩國公使商談的情況下,
就斷然拒絕了中國的提議。朱爾典認為與中國合作是多此一舉。中國首次參戰的要求就
這樣胎死腹中了。
朱爾典的嚴辭拒絕讓中國政府很尷尬,尤其考慮到這個建議是直接出於總統袁世凱的
意思。1915年11月9日,袁世凱向莫理循流露了朱爾典的拒絕給他本人帶來的痛苦,
當時中國正在秘密地第二次請求參戰。莫理循,這位曾擔任過倫敦《泰晤士報》駐北京
的通訊員,當時正充當袁世凱總統的政治顧問。他認為朱爾典的答復「是一次最糟糕
的外交失誤」。
中國第一次嚴肅地要求加入協約國行列參戰而遭到協約國的拒絕以及中國宣布中立,
這些都表明中國要尋求一項可行的戰爭政策就必須為此付出更艱苦的努力。畢竟,青島
太有誘惑性,無論中國是否願意,這座城市都將使中國卷入戰爭,而且中國必須面對
這個黑暗的前景。中國人特別擔心日本會圖謀占領青島,因為日本也把歐戰當作一次
良機,而且勢在必得。" P.94
書中對日本如何透過歐戰威脅中國主權包括《二十一條》提出時列強的反應,英國
無能為力看著日本傷害英國在華利益,法國接受內容換取軍事援助,美國則打算
犧牲中國換取對日談判的籌碼,但之後改弦易張提出不承認政策
日本贏得了外交但中國群情激憤,所以中國對參戰轉為積極,北京政府與社會精英把
命運寄托在戰後的新秩序及國際體系,導致日後「五四運動」;也有人從《二十一條》
看出日本侵華野心,最有名當為毛澤東的「二十年內,非一戰不足以圖存。」
但加入那方又是另個問題,德國對華一向較為友好,並且德國當時對中國精英來講就是
富國強兵的典範,但加入德方對中國無利可言,畢竟德國戰勝青島只是重回德國手中,
但要如何加入協約國?
日本想方設法阻撓,當時法國駐華大使康悌一向輕視中國,朱爾典則是認為
「中國國力衰弱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她自己造成的結果,因為當今時代強權就是公理。
因此那些弱小國家必須為自己的無能付出代價或自食其果。」並直言「我們的對華
政策就是要使中國為協約國要贏得戰爭這一主要目標服務,中國在必要時還要為此
做出犧牲。」
遠東在日本主導下,中國只好另找巧門爭取加入協約國,「以工代兵」就出現了,
所以中國不是不能派,但列強顧及日本的反對,不願意讓中國光明正大的派兵,
也就能理解為什麼戰後巴黎和會犧牲中國利益,對此時的列強而言日本才是遠東的
代言人
也可以參考這篇
http://goo.gl/bu42jF 被遺忘的一戰大軍─華工之手如何塑造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