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日本於二戰的戰爭指導時,常常面臨一個問題,他沒有真正的戰爭指導原則!
事實上日本在中日戰爭的爆發、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日本高層似乎就是毫無目標的進行
著,其基本國策的是隨著派系與個人或是對德國的盲目信心在飄移擺動,造就了一個問
題後只好以另一個更大的問題來填補,而在此中間,充滿了令人匪夷所思之事,只能說
如果一個時代已經瘋狂,再瘋狂的行為也只會讓人覺得理所當然。
話題轉回德義日三國同盟簽訂後未幾,日本內閣會議(1940年10月25日)針對荷屬東印度
(日本簡稱蘭印)發佈了對"蘭印施策要綱",其中可以簡約為以下數點
1.根據德義日三國條約應確保日本在蘭印的優勢地位
2.加強與蘭印的經濟緊密度與開發利用當地資源
3.實現其為以皇國大東亞經濟圈的一環
這個政策基本上可以說是一廂情願到了極致,光這個開頭就知道整個日本內閣也已經沈浸
在德國崇拜之下,法屬印度支那北部佔領事件和德義日軸心的簽訂,日本已經幻想著得到
他們想要的一切,然而事實荷屬東印度此時完全納在英美保護之下,對德國人還有亡國
之恨,此時日本與德國人同盟和荷蘭人談想拿好處!門都沒有!但是日本,尤其是海軍
內部已經開始有了轉變,一個很簡單的原因,石油,沒有石油的艦隊也只是一堆廢鐵。
這種情況下,海軍在德國勝利的眩光中,激進的參謀軍官這時也在此時開始把持了海軍的
決策中心,這種演變在讓海軍開始出現一股濃厚的南進風,而這風潮接下來會怎樣演變,
讓海軍從本來的較清醒的單位,變成主導南進的力量呢?
話說在確立了對荷屬東印度的方針後,日本開始派代表和荷屬東印度進行談判,而荷蘭的
立場完全的強硬,同時日本針對美日關係也有試圖改善的想法,改派野村吉三郎為大使
(野村吉三郎為海軍大將並擔任過駐美武官),在野村的要求下,東條英機(此時為陸相)也
派了陸軍岩畔豪雄大佐協助(這個派遣有四個用意1.野村認為對美談判一定會涉及中國問
題,他要求一個有中國經驗軍官的來當做輔助。2.岩畔是日本有名的諜報人員,駐美有
利於情報收集。3.岩畔當時是屬於東條英機的心腹的人馬,一來當關東軍參謀二來當時
很多情報業務東條都是透過岩畔來建立。4.岩畔當時也是德意日同盟支持者,有他的
"監視",陸軍也才放心海軍的野村不會亂來。),此時在日本內部的情況可說怪異至極
,一方面中間階級軍官不分海陸都有濃濃的開戰意識,越高層越清醒把這問題看的嚴重
有著避免的看法。
然而1941年年初對日本而言卻是個外交豐收的時刻,這個豐收豐收到了日本人自己也不相
信的地步,1941年4月12日日本松岡洋右外相和史達林親談後竟然談成了日蘇中立條約,
幾乎同時野村大使和美國國務日美諒解案於4月15日達成,其中內文甚長,但幾點可以
提出來
1.日本政府對於三國軸心認知為防禦條約,不應包含在歐洲戰事,也就是說一旦美國對德
宣戰,只要非於亞洲範圍的軍事行動日本將不視為三國條約需履行。(希特勒要是知道日
本人和美國這樣談,很可能在珍珠港後也不宣了。反正那是你亞洲的事...)
2.中國獨立與日本撤軍,但日本得保留中日之間協定,蔣政府和汪政府需和談,美國承認
滿洲國(之前美國一直不承認滿洲國與汪政權,簡單來說這個諒解案中老美準備把蔣介石
政府給賣了..)
3.不併吞、不賠償。(但由為中日之間協定保存,與對汪政權和滿洲國的承認,事實上讓
日本也得以利用這兩個政權達到佔領的事質作用。)
4.維持門戶開放政策,但其解釋由美日來協商。(也就是說怎樣來分中國市場由美日來談)
5.在日本和平前下,美國將協助日本取得其必要資源。(石油、鐵問題將一併解決!)
這幾點讓日本人喜出望外,這莫非是上天要給予日本人一道神光嗎,一方面從中國的泥沼
中解脫,二方面在北方也不必擔心蘇俄,讓日本可以專心建設東北,三方面有美國幫助,
那石油來源自然不會是問題。
4/18日本大本營收到此正式通報,海陸軍部難得的同時又快速的接受了此一提案。此舉動
可說是曠古未有。甚至連激進派的參謀此時也難得的多採認同的看法,一時之間南進開戰
的聲音彷彿消失一樣。
但是這就是離奇的日本高層,最後破壞此次日美諒解案的不是陸軍,更不是海軍,而是
日本外務省的大頭領,日本外相松岡洋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