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rdaeron: 根據陸軍學術雙月刊 第五十一卷第539期/2015年2月 07/04 15:00
→ Lordaeron: 基本上是不戰而逃的居多,所以,基本上是plamc講的方向 07/04 15:01
→ Lordaeron: 走,主要是清已經叫不動,不是不能打,也不是被打空。 07/04 15:01
抱歉,被打成空殼這句話是我表達不清。
戰爭結束前,關外清軍火炮已經喪失泰半,士氣與戰力都相當低落,不宜單以兵力論算,
我不認為清軍仍有能力挽回東北戰局。
我會推薦宗澤亞的《清日戰爭》這本書,板上曾有板友推薦和引用過書中的數據。
================================================================
不好意思 在此請益一下
清軍不戰而逃的原因到底是為何
若是依plamc的書 似乎原因是戰術失利
若依宗澤亞的書除了戰術陳腐外 缺少鬥志也是主因
又有版友提出清廷已經叫不動軍隊
但之前的太平天國或是清法戰爭
情形也未像甲午戰爭這麼慘
故請益的是 真正的原因到底為何??
是因為之前戰敗士氣低落
還是本身精神戰力已經不高
或是清朝體制在當時已經指揮不動軍隊??
(或是兼有之)
感恩^^
ps:附上plamc的見解:
http://plamc.pixnet.net/blog/post/27343774
可以發現,清軍除了旅順以外,基本損失並不大,這是因為旅順以外的每場會戰都並非潰
滅,而是主動徹退居多。事實上,大多數會戰中,若清軍死撐,日方會傷亡慘重。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當時的清軍不習慣迂迴穿插的戰術,一被迂迴就主動徹退(同樣的狀
況也出現在韓戰時的美軍,初與解放軍接觸時,戰線一處被穿插就全線後徹「拉平戰線」
,導致不戰自退,一口氣退了老遠)此外,中方存有利用「冬將軍」的戰略,在平壤失守
後,有意引日軍深入,讓其受凍,只是清軍對「冬將軍」的威力高估,入冬的確遲滯了日
方作戰,但並未完全阻止日軍的行動,使日軍一路挺進。
自海城之後,清軍開始發動數次反攻,到牛莊時抵抗激烈,顯示並非畏戰。清軍將領有利
用地型使日方受困於半凍河流因而傷亡三百多人的作戰行動等, 顯示中方作戰指揮官仍
有相當臨場反應能力 並非「顢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