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明朝水師火器戰術演變小考

作者: KoujikiOuji (古事記王子)   2016-08-04 23:51:51
先推一下。嗯…
※ 引述《montmartre (montmartre)》之銘言:
: 標題: [心得] 明朝水師火器戰術演變小考
: 時間: Thu Aug 4 22:08:18 2016
:
: 中國率先使用火槍火炮於海戰上,譬如鄱陽湖之戰,朱元璋軍「先發火器,次弓弩,及其
: 舟,則短兵擊之」;著名的鄭和艦隊也有大量的火器,據《大明會典》所言,鄭和艦隊中
: 的戰船配有碗口銃4門、火銃16門,每只火銃50發子彈;以第二次下西洋為例,整個艦隊
: 大約有碗口銃996門、手銃3984只(運輸船上的武器數量)。雖然火炮數量看起來很多,但
: 碗口銃只是一種超小型的火炮,以現在出土的明朝水師42號大碗口銃為例,直徑110mm、
: 長365mm、重26斤(15.75公斤)。火炮如此之小,在海戰中不成決定性結果,難怪同時期十
: 四世紀的歐洲人覺得火炮只是一種「吵鬧的十字弓」,弓箭與冷兵器肉搏戰才是決定性的
: 戰術,而且鄭和艦隊在幾次的衝突中還是以陸戰為主。
據我所知並沒有鄭和下西洋時火砲裝備的數據;馬歡《瀛涯勝覽》中的數據是把
《紀效新書》中的福船裝備乘上十倍,基本上不可信。《大明會典》當中我查不到碗
口銃四門的記載,可否惠示原文?
  不過明初鄱陽湖之戰的江船最大可以搭載1,500人,規模應該是相當大。
中間恕刪。
: 在這邊先厘清一個觀念,福船、廣船並不是船種,應該算是一種統稱,意思就是福建那邊
: 製造的船;至於福船是哪種船型至今能不是很清楚,為何《效紀新書》、《籌海圖篇》的
: 大福船在後來的明末文獻、官方奏摺裡沒有出現,而鳥船、趕繒船[注1]出現的比率如此
: 之高,有兩種可能,其一在鄭芝龍的時代,明朝再也沒有製造大福船這種大船了,反而是
: 造鳥船、趕繒船這類的中小型船;其二是《效紀新書》、《籌海圖篇》裡說的大福船隻是
: 一種統稱,它可能是大型鳥船、大趕繒船或其它大型船隻,畢竟古人對專有名詞的統一並
: 不是十分的在意,名詞混亂互相矛盾常常發生。
  現在通常是把中國海船歸類為廣船、福船、沙船四大類型,是四個大類(剩下一個
大類是甚麼眾說紛紜)。鳥船、趕繒船是福船的一種。其實從《武備志》、何汝賓《兵
錄》等等資料中可以看出所謂福船,其實可以再分為鳥船、冬船、草撇船等等,不過
我是沒注意有沒有人去仔細寫過這些流變(我是想寫…得空再說)。
: 注1:趕繒船是福建那邊常見的一種魚船,也可以被拿來當軍船,小趕繒船船小靈活速快,
: 多用於巡邏與警戒。
:
: 歐洲人自十五世紀初期就開始把重型火炮放在槳帆船船頭,一門重7~8000磅、能發射50磅
: 彈的蛇怪炮在1501年被安裝在威尼斯重型槳帆船上後,西方的船炮就有兩種安裝方式;第
: 一種是把最重的火炮擺在槳帆船的船頭,側舷部署輕型的人員殺傷炮。第二種是加利恩帆
: 船模式,船艏船艉沒有火炮(因為船隻設計因素無法安裝) ,重型火炮全部擺在側舷。
?船尾有啊?Mary Rose最大最新的砲是佈置在船尾的,發射方向朝前。見John F.
Guilmartin, Galleons and Galleys (Cassell, London, 2002), p.96-97。根據上面
那本書的說法,其實16世紀初Carrack這類型的船很多是把最重砲砲口朝前佈署的,是
為了與Galley抗衡。當時還沒有很明確的broadside的概念。
: 自1520~1580年一系列與外部的衝突後,大明水師模仿歐洲槳帆船的做法,把重炮安置在
: 船頭。一開始重炮被擺在蜈蚣船(槳帆船)上,後來連中大型的戰船船首都安上重炮,以《
: 效紀新書》上的一號大福船為例,船首擺上1門大發熕[注] 。至此大明水師得到一種比較
: 有效摧毀敵方船隻的方法,海戰戰術也為之改變;遇敵先搶佔上風,用艦艏重炮攻擊敵船
: ,然後航向敵人右側發射左舷的大佛狼機、百子等小炮射擊艦上人員;接者發射艦艉炮,
: 然後回轉到敵人左側發射右舷的大佛狼機與百子炮,然後從下風處再來一次。如果想要近
: 戰,指揮官就命令士兵在甲板上集合,當距離在百步以內,用弓箭、子母銃和鳥銃進行攻
: 擊;直到雙方船隻靠在一起,則投擲火油、火罐焚燒對方船隻的甲板,同時發射火箭點燃
: 對方船帆;戰兵再登上對方船隻的甲板展開近戰。如果是大船對小船,主要採取犁沖戰術
: ——憑藉船體優勢撞翻對方,倭寇的船大部份都很小,所以大明水師常用犁衝撞翻小船;
: 如果雙方船隻型號相同,則是登舷、火攻為主,炮擊為輔,船隻被擊沉的很少,被俘虜和
: 焚毀的為多。
呃,據我所知,連續旋轉舷側發砲的戰術的記載見於江日昇《臺灣外記》,那比
較能確定是明鄭時期的戰術,倒不一定能往前推到16世紀。又,到16世紀末戚繼光佈
署的的戰船火力其實是比較強的,這要看最晚出的《效紀新書》14卷本,最大型的一
號船船艏是兩門無敵神飛砲(一門重千斤)。
中間恕刪。
: 葡萄牙人在屯門海戰與草西灣海戰時與中國起了衝突,但那時葡人搭乘的是從東南亞買
: 來的中式帆船與槳帆船,大明水師只覺得炮利,對船堅並無感覺,沒有受到太大的軍事壓
: 力。就算是在東南亞橫行的卡拉維爾帆船,雖動則千噸,但上面的火炮並不多,1503年的
: 加利喀特外海的海戰為例,葡萄牙人平均每艘船上只有重炮4門、鷹炮6門與迴旋炮10門,
: 火力雖然強於大型福船,但強的有限。但到了17世紀以後情況就不一樣了;來華的蓋倫帆
: 船雖比過去的加利恩帆船噸位低,但有更快更靈活[注],火炮也更多更大,譬如1628年建
: 造的亞哈特船[注2]巴達維亞號為例,它是一條VOC的武裝商船,長56米、寬10.5米、幹舷
: 5.1米,重650噸,乘員341人,有24門鑄鐵大炮,大明水師真正感受到船堅炮利。
應該不是Caravel,Caravel噸位很小,只有80-130噸;千噸級的應該是Carrack或
者Nao。見John F. Guilmartin, Galleons and Galleys, p.87。
呃,另外,蓋倫和加利恩應該都是Galleon的音譯?一般來說削除艏艉樓的是稱作
Race built galleon。
以下恕刪。
作者: KoujikiOuji (古事記王子)   2016-08-05 00:02:00
http://goo.gl/QRQrwg Mary Rose可參考這張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