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圖曼與保加利亞陸軍的裝備
因為已經簡單介紹過土、保兩國,這篇會進行一點簡易的比較和分析,順便多介紹一下土
國陸軍的裝備。
作為第一次巴爾幹戰爭最主要的焦點,色雷斯戰場出現了自1870-71年普法戰爭以後、
1914年一戰爆發之前歐洲戰鬥規模最大的盧爾布爾加茲會戰,而後又發生了被譽為鄂圖曼
帝國「兩百年來第一大勝」的第一次恰塔爾賈戰役。
土、保兩軍都並非列強,但是兩國仍裝備了相當數量的火炮與機槍,這些裝備受到了十九
、二十世紀之交的衝突的影響。
或許最具代表性的是機槍密度的大幅提升,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的機槍密度幾乎是日俄戰
爭的兩倍,而鄂圖曼和巴爾幹同盟甚至都不是列強,由此可以看出日俄戰爭後各國對於機
槍的追求。
可參考上一篇的附錄,雖然我發現該附錄可能不完全精確,我沒考慮到雙方的增兵。
以下再附上1913/2/1在恰塔爾賈防線上的土軍兵力與編裝,當時鄂圖曼政府與保加利亞的
停火協定即將結束,但防線上的守軍已經站穩腳步:
軍官 士兵 步槍 火炮 機槍
第一軍 835 27987 21142 83 12
第二軍 1024 38533 31942 112 20
第三軍 1325 35767 25404 146 39
省一軍 400 14503 10915 0 0
省二軍 561 20561 16311 8 12
省三軍 374 21010 18946 0 0
騎兵旅 137 3699 1968 8 4
共計 4656 162060 126628 357 87
在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的後半段,土軍會把第十軍的一部分投入第二次恰塔爾賈戰役,並且
與保加利亞人打成平手。
裝備武器
前面說過保加利亞陸軍的步槍以奧地利製造的曼利夏槍為主(M1880~M1895),由於槍枝數
量不足,也有使用俄國製造的M1891莫辛納甘步槍乃至於上一世代的舊式槍枝。
保加利亞人在二十世紀初進口了大量的M1895曼利夏步槍,此一步槍採用的是前衛的直拉
式槍機,在當時是相當優異的槍枝。
參考影片(有網友幫忙上了中文字幕):
https://youtu.be/H4AHhTA8RIo
附帶一提,清末袁世凱組織北洋軍的時候就是以曼利夏步槍為首選。
鄂圖曼陸軍使用的槍枝則以引進自德國的毛瑟品牌為主(M1890、M1903),但是同樣因為槍
枝有限,還用了德國和英國已經落伍的其他槍枝,包含英國的M1874馬提尼步槍,甚至是
更舊的士乃德步槍。
毛瑟M1903就是西班牙使用的毛瑟M1893的鄂圖曼版本,西班牙在美西戰爭中曾以此種步槍
痛擊美軍。
相較於保加利亞陸軍在1900年代開始大力引進法國製造的火炮(詳見第一篇),因此在1912
年的時候火炮大部分都來自於法國,鄂圖曼陸軍倒是仍以德國克虜伯為火炮進口的大宗,
野戰炮包含M1904 75mm 648門和M1910 88門,重炮則有105mm和115mm 各18門。
註:據傳保加利亞沙皇斐迪南在1909年訪問德國的途中,因為芝麻綠豆般的小事和他的親
戚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吵架,雖然威廉二世後來道歉,但是斐迪南後來仍因此決定把原本準
備給德國的一批軍火訂單改給法國,完全是個老中二。
鄂圖曼陸軍的機槍主要是德國造的馬克沁機槍,但可能也有一些是法國的霍奇克斯
(Hotchkiss);保加利亞陸軍使用的機槍和土軍一樣以馬克沁為主。
蒙特內哥羅王國陸軍
蒙特內哥羅,也有人直接意譯為黑山。
蒙特內哥羅王國建立於1910年,由蒙特內哥羅公國轉變而來,該國是在1877-78的俄土戰
爭後正式獨立的新興政權,和塞爾維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的狀況很類似。
蒙特內哥羅王國是一個小國,1911年的時候全國人口僅二十五萬人,陸軍兵力自然也小的
不得了,總動員後只有四個師、合計僅四萬餘人(含海外志願兵)。
由於欠缺比較完善的國家組織,蒙特內哥羅仍維持著民兵體制,全軍沒有軍階,編制彈性
─或者說不整齊,也因為欠缺經過正規訓練的軍官而沒有參謀部的建置,必須接受俄國和
塞爾維亞的軍事顧問的協助。
蒙特內哥羅王國陸軍是一支廣義來說身經百戰的勁旅,這是因為該國長期內外作戰─由於
早年並不甚統一,其需要逐步掌控全國,而對外則長年與鄂圖曼帝國在邊境乃至於土國境
內進行游擊戰,以圖擴展勢力範圍。
然而,這種低強度的戰鬥以及較為艱辛的山區生活雖然使蒙特內哥羅部隊相當強悍、性情
堅忍不拔,卻對現代化的高強度戰爭沒有太大幫助。
蒙特內哥羅部隊總計有一百數十門火炮,看似足以裝備四個師,但是大多是小口徑的火炮
和山炮,且老舊的款式不少,火力並不強;機槍數量也有些不足,只有四十多挺,僅勉強
足以裝備全軍。
蒙特內哥羅有一個騎兵「排」三十人,有和沒有一樣,這是因為該地區多山,況且騎兵昂
貴,所以只是象徵性而已。
前面說過該國採民兵體制,自然也很欠缺各種設施或組織,比如說蒙特內哥羅嚴重缺乏醫
護兵,自然也沒有野戰醫院可言,只有一間在國內的軍醫院,院內僅二十八張病床。正因
如此,蒙特內哥羅部隊的醫療幾乎只能交給國際組織紅十字會去處理。
雖然蒙特內哥羅陸軍的每個師名義上都有三個旅、每個旅都有四個步兵營,但實際上各師
、旅、營下轄的旅、營、連數量都不同。
蒙特內哥羅是巴爾幹各國中動員速度最快的,只要八天就能完成備戰,這當然是因為國土
小、人口少,並且缺乏比較複雜的組織或龐大的武裝編排。
蒙特內哥羅陸軍在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的表現並不很好,雖然最後終於靠著戰略上的優勢
小佔上風,卻被列強逼得退出阿爾巴尼亞,作為率先宣戰的一方,並沒有討到什麼好處,
反而在規模不大的陣線上損失了約一萬人,對於人口不多的該國來說損失頗重。
下一回講塞爾維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