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舊台幣換新台幣的時空背景,就是惡性通膨的體現
而惡性通膨的長相,就是AS左移和AD右移同時發生
新AS
物│ \ \ / / AS
價│ \ \/ /
│ \/\ /
│ /\ \/
│ / \/\
│ / /\ \
│/ / \ \ 新AD
│ / \
│ / \ AD
└────────
所得
AS簡單理解為總供給,AD為總需求,物價和所得也是指全體而非個體
ASAD的交叉點,就當作是在那特定條件下,人人願意工作也願意消費
AS左移:天災人禍和原物料上漲之類
AD右移:消費增加,政府支出增加,民間投資增加,淨出口增加,
貨幣需求下降,實施貨幣擴張政策等等
只要滿足以上其中之一條件就可能使ASAD移動
從圖就能發現新的交叉點,物價比原本的高,而且所得還減少
對照中華民國還在大陸的最後幾年,很明顯符合部分上述條件
當年美國推動的新政,是透過政府操作AD的右移達成所得增加,
代價是溫和的物價上升
然而對於慘勝後又要戰敗的那一方,根本談不上控制了
想當然國府無力操作AD右移,因為背景是連年戰亂,政府支出大幅增加,簡稱G上升
G上升的後果是利率,簡稱i,上升,進而排擠民間投資,簡稱I,下降
此外實質貨幣供給,簡稱Ms下降
既然Ms下降,透過發行更多貨幣是否能解決?
關鍵在於AS同時間左移下,貨幣需求,簡稱Md,是下降的,
也就是,人民想要盡快把手上的貨幣換成更有價值的東西,換言之,人心預期物價上漲
再加上,原本貨幣擴張政策,是影響物價幅度最大的一種
綜合各方條件,物價上漲速度便超乎想像,貨幣購買力則一落千丈,民間也不願生產
最後解決之道是,出清不良部位,對資本重新估價(跑到台灣,發行新台幣)
而協助清算的推手,便是美援和美金
美援保證原物料來源,使AS右移,而美金對台幣提供擔保,使民間投資與交易恢復正常
無論有無新台幣,靠的都是美金做為擔保品,就如戰敗後的日本,而且還鎖住匯率
所以要感謝,就謝布雷頓森林協議和韓戰吧
(或許人人都信國府帶來的黃金很夠用,也幫上忙)
另外可以探討的是,貨幣用去哪了
貨幣一般是以購買債券方式來發行,
在那戰亂年代,除了購買公債,或許也買了大量私人呆帳,現在又有誰知道呢
總之凱因斯和古典兩派,雖然不能解決現在的問題,但解釋過去戰亂,還是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