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 montmartre: 奧古大王的團屬3磅砲是輕砲,但在大明來說,可一點都 12/11 01:42
: 推 montmartre: 不”輕”呀;以明軍愛用的佛朗機來說,一號佛朗機最大 12/11 02:09
: → montmartre: ,彈重一斤;最小的五號砲,彈重只有3錢。然後破虜砲 12/11 02:09
: → montmartre: 在大明也是很常見的中大型火砲了,彈重只有兩斤。 12/11 02:10
: → jimmy5680: 沒錯...三磅炮對應到明朝是大將軍炮的水平了XD 12/11 02:24
: → hgt: 如果中國那時在列強旁邊 那不就變成"大人打小孩"? 12/11 12:41
簡單查了一下資料,稍作整理。
西歐在1630年代興起的步兵炮大多是一個戰術單位兩門,而一個單位─不同系統下稱為團
、營或旅─通常有一千人左右;相較來說,孫承宗在1620年代初編練的車營是一個營16門
大砲,全營近六千名軍人。也就是說,單看步兵炮這個等級,晚明的比例並不遜於西歐,
甚至理論上還有優勢。不過,明軍在其他的部分就有很大的問題。
孫承宗的車營火器,板上也有這篇:http://cimon.pixnet.net/blog/post/4816238
明朝和西歐火炮的比較:http://cimon.pixnet.net/blog/post/2919616
孫承宗車營的火器有三眼銃1728、鳥銃256、火箭7680、滅虜炮80、大砲16,在這之中,
三眼銃不過就是手槍或卡賓槍的等級,鳥銃是火繩槍,滅虜炮和大(滅虜)炮都只是威力低
的步兵炮,甚至滅虜炮在西歐來看則根本不入流。
換言之,整個數千人的車營連一門西歐意義上的野戰炮都沒有,而且一大半的"shot"竟是
由射程、精準度與威力都不佳,只有射擊速度可稱道的短管火器(三眼銃)來組成,難怪在
超級女真人面前非常無力。火箭的射擊速度和射程還不錯,但是精準度和威力也不佳。
與此相對,西歐的步兵炮其實很晚才興起,1631年蒂利伯爵率領的天主教聯軍就幾乎沒有
步兵炮可言,也因此遭瑞典軍痛宰;三十年戰爭初期的歷次戰役都不見步兵炮的蹤跡。
然而,一支四到六千人的西歐部隊往往裝備四門或更多野戰炮,而即使全都是「輕」火炮
,那也只代表火炮等級低於「16磅」。在1631年的Breitenfeld戰役中,瑞典、薩克森和
天主教三方的野戰炮其實都有超過三成是24磅炮(重野戰炮),剩下的也往往有不少是12磅
、8磅或6磅等級的炮。
此外,西歐的步兵單兵火器清一色是步槍,就算是稍微落伍的方陣類別也會有四成是步槍
兵,而且到了十七世紀初通常大部分都是需要支架的重火繩槍。明朝直到很晚才開始普及
這種重型的單人槍枝(明鄭就有不少),大量的步兵炮估計就是為了填補單兵火力的不足。
不過到了崇禎朝的時候,明朝購買和撈出幾十門歐洲火炮,自己又仿造了上千門(黃一農
教授估計的),單兵火器也逐漸偏向長管且需要支架的槍械,就與歐洲部隊比較相近了。
鄭成功攻打台灣的時候雖然較難應付荷蘭人日益精強的船艦與稜堡,單以野戰來說似乎是
沒碰上什麼麻煩(當然兵力差距是一大因素),稜堡也只要有專家指點就能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