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閒談一戰法國元帥[7]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17-06-11 13:40:50
失落與重生
1916年十二月,法國政府以明升暗降的方法把法軍總司令霞飛撤職,但也在同時授予他法
國第三共和的第一個元帥頭銜。福煦在此數天之前已被撤職,準備被調往義大利戰場,協
助盟友組織軍隊。法約爾沒被降職,但是從第六兵團司令改任第一兵團司令。
額外說一下,德斯佩雷在1916年三月調任東部集團軍司令,並於1917年一月再調任北方集
團軍。他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都沒有執行大規模的作戰,但是對攻勢作戰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和檢討。
不過在另一名日後的元帥赫伯特˙利奧泰從摩洛哥返回本土擔任戰爭部長後,福煦在1917
年一月免於遠離本土,就任東部集團軍的代理司令(司令卡斯特諾正在訪問俄國)。東部集
團軍在一戰中期相對平靜,遠沒有北方或中央集團軍活躍,但畢竟是個集團軍編制。
在1917年初,法國政府與軍隊都有大量的騷動。法國政府對戰爭的前景不明感到相當失望
,且意識到協約國各國都顯現疲態,於是決心孤注一擲的發動大規模攻勢,希冀能夠在短
期決戰中重創德軍,惟此一決策受到廣泛的爭論與批評,利奧泰、貝當與福煦就都對此做
出嚴厲的抗議。
無論如何,羅伯特˙尼維爾將軍在他為期不足半年的總司令任期中已經盡了全力,只是他
經驗不足且猶豫不定,導致1917年四月的大攻勢戰果不如預期,他也因此當了政府的代罪
羔羊,被調職去北非。
利奧泰比尼維爾更早下台,他缺乏政治經驗,與國會鬧翻而在1917年三月走人,回去北非
繼續負責綏靖與殖民地建設。
尼維爾下台後,貝當受啟用為總司令,福煦沒能取得中央集團軍司令的職位,但是被任命
為參謀總長。新的中央集團軍司令是法約爾。
貝當上台時正值法軍風雨飄搖之時,他善用個人威望、軟硬兼施,一方面逮捕並槍決嘩變
的主謀,一方面力圖改善軍人的待遇,強調不再貿然實施攻擊,改以有限度的攻擊行動,
也就是「咬著不放」,每次只攻佔一小片陣地並全力鞏固這些戰果,寸步進逼。
1917年八月,法軍在凡爾登地區實施一次攻擊;十月,法軍又在貴婦小徑地區向馬爾梅森
進攻。這兩波攻擊都以法軍勝利收場,貝當成功提振了法軍的士氣,並找出能夠一面牽制
德軍、一面回復法軍戰力的策略。
在馬爾梅森戰役中,德斯佩雷指揮轄下的第六兵團進行猛攻,法軍的火力之強,以至於德
軍一敗塗地。在十一公里的正面上,法軍實施的六天準備炮擊平均每公里都投射1,750噸
的炮彈,共計一百五十萬發炮彈、包含二十萬發毒氣彈,其中155mm重炮就發射近九千發
,280mm超重炮發射逾三千發。
貝當決心延續霞飛離職前的整編計畫,以「再武裝」為名,大力推動法軍在飛機、火炮、
機槍與坦克等各方面的裝備強化。透過這一系列的增強,士氣逐漸平穩的法軍又得以與德
軍爭雄。
1917年年底,法約爾一度被派往義大利指揮法軍增援義大利的六個師,直到隔年春天才返
回本土指揮後備集團軍。
這裡還得再提一次霞飛,雖然他失去總司令的實際權力(只有名義上是大帥),卻仍在法國
政府中擔當顧問與其他職位,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是對美國的軍事顧問團領袖。由於政治敏
感度高,霞飛有效撮合了美國與法國的合作關係,引導美軍投入大規模兵力至西歐參戰。
皇帝會戰
1918年春季,德軍發動皇帝會戰,雖然戰役初期主要瞄準英軍,後期則逐漸改以法軍為主
要目標。
儘管貝當以善守為人所知,他推動的縱深防禦並未被部分將領所落實,導致法軍一度遭遇
沉重打擊。幸運的是,德軍的後勤體系不足以支撐持久的進攻,且在部分戰鬥中遭法軍猛
烈反擊,尤其是此時任後備集團軍司令的法約爾擔當貝當的救火隊員,成功壓制住德軍的
氣焰。
福煦在皇帝會戰開始後不久即被任命為協約國總司令,雖然沒有實際調度各國部隊的權利
,卻能夠透過各方管道協調各國,給予軟性的戰略指導。福煦看穿了德軍的調動目的,以
此做出相應的部署,在面對魯登道夫的鬥智中獲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德斯佩雷是皇帝會戰的受害者之一,因為手下將官的無視指導,他在貴婦小徑上吞敗,並
因而被解職。不幸中的大幸,他被調往巴爾幹戰場上的東方集團軍擔任司令。
榮耀加身
1918年八月開始,法軍逐步反擊德軍,參加了英軍稱呼的百日攻勢(法軍稱之為興登堡防
線戰役)。擔任協約國總司令的福煦、法軍總司令貝當與法軍後備集團軍司令法約爾,全
都積極參與了此一作戰,導致德軍持續敗退。
德斯佩雷在1918年九月,於巴爾幹戰場大敗同盟國部隊,此一重大勝利導致保加利亞、奧
匈帝國與鄂圖曼土耳其失去鬥志,加之以同盟國各國糧食與工業產能低落、貿易遭封鎖,
鄂圖曼同時也在兩河流域與敘利亞失利,最終結果是除了德國之外的同盟國都倉皇求和。
1918年十一月,德國失去鬥志而求和,福煦以總司令的名義執行了停戰條約的簽署,談判
過程中福煦直接指出德軍必須答應協約國的所有條件,因此這份條約實際上與無條件投降
無異。
福煦和貝當都在停戰前封帥。加利埃尼、利奧泰、德斯佩雷、法約爾都在1921年得到元帥
頭銜,其中加利埃尼已在1916年死亡。1923年,莫努里過世,死後獲得元帥頭銜。
戰間期法國最主要的軍事活動有二,一個是本土防衛的提振,另一個是北非的綏靖戰爭。
利奧泰在此期間失勢,黯然回國,貝當繼任後以壓倒性的兵力與火力鎮壓北非叛亂,名聲
更進一步。利奧泰晚年曾支持義大利法西斯,並計畫過發動政變,但他於1934年死前都沒
有付諸行動。
貝當活到二戰,以軍方保守派精神領袖的身分主導了停戰協議,組織維琪法國以鎮壓左派
、安撫德國,但最終仍被德軍解散。二戰後,貝當被撤銷除了元帥之外的所有頭銜。
德斯佩雷也有活到二戰,但他早已不涉軍政決策,威名並未受到損害。
遺產
1940年,法軍高層欠缺活力與創造力,尤其缺乏霞飛、福煦、貝當等人強調的預備隊思維
,導致慘敗。戴高樂等少壯派將領受福煦與貝當等前輩之薰陶,終能帶領自由法國重返法
國本土,使法國能夠參加德軍投降的儀式,並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戴高樂
後來更創建了第五共和。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17-06-11 15:07:00
不知道哪來的陰謀論說貝當組織傀儡政權與納粹合作是法國內部協調過的做法 負責幹髒活的貝當事後得以不被處分另問貝當是怎麼從開戰時的進攻主義 轉型成後來的善守重協調體恤基層作風?
作者: haoboo (薩伊克斯)   2017-06-11 15:33:00
尼維爾算代罪羔羊嗎?四月的大攻勢不就是它力推的?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17-06-11 16:05:00
就是說 那個一波快攻結束戰爭回家的口號雖是尼維爾在喊但其實口號跟方針根本都是政府授意的?
作者: reddevilkc (紅魔鬼)   2017-06-11 22:15:00
之前有看到尼維爾想把責任推給部下 結果被部下在他的辦公室內對他咆哮
作者: Georgeliu (開始混日子)   2017-06-11 23:01:00
尼維爾變成代罪羔羊也怪不得別人,誰叫他喊出48小時打贏戰爭這種口號,事前把話講的太滿,結果攻勢一蹋糊塗還直接引發大規模軍變,法國為了穩住軍隊自然得找人背鍋。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17-06-11 23:48:00
我比較好奇的是,到底是尼維爾先跟議會嘴砲快攻一波必勝 害政府誤信 還是政府趕鴨子上架 叫尼維爾限期提供省錢快速的解決方案出來?
作者: wittmann4213 (玄武岩)   2017-06-12 00:23:00
怎麼聽起來跟某個五年平遼的有87%像?
作者: Georgeliu (開始混日子)   2017-06-12 00:45:00
應該是尼維爾嘴砲在先,因為在凡爾登之後他就開始提倡用砲兵對德軍陣地進行飽合轟炸,然後再派步兵前往收割宣稱可以在48小時內擊潰德軍防線取得勝利,傷亡人數會在1萬人以下,之後英法高層開會,雖然有人有異議,但最終還是決定執行這個攻勢,而且尼維爾自己也承諾過如果沒能在48小時內突破,他會中止這個攻勢以避免成為另一場索姆河戰役但他後來違背了這個承諾,整場攻勢打了快一個月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17-06-12 08:36:00
破產策略的停損點還有退場機制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啊 這人有能居高位 怎麼斷事這麽猶疑不定?
作者: assasin92 (←我 不 帥!)   2017-06-13 11:02:00
請問一下政府與軍方的關係在克里蒙梭上台後有改善嗎?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17-06-13 11:05:00
還是有點爭議,但是處理比較果斷和圓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