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大反攻
1922年春末,凱末爾認為時機已經成熟,土耳其陸軍雖然裝備上仍不如希臘軍隊,人員的
規模與素質卻已經足以勝過,戰略局勢也顯得有利。
協約國在1922年三月曾主動向凱末爾提出停戰談判的斡旋,但是大國民議會咬定土耳其在
小亞細亞必須達成主權完整,拒絕在希臘王國撤軍之前停火;希臘政府則對列強的反覆感
到不滿,他們尤其認為英國背棄了希臘人,因此試圖向駐紮於伊斯坦堡的協約國代管部隊
進行威懾,然而列強不為所動,希臘陸軍反而在抽調兵力回色雷斯後,使前線更為脆弱。
在該年四月、五月之交的時候,蘇聯對土耳其的援助已經顯著提高,僅在春末提供的軍火
就足以武裝三個土耳其步兵師,另外還包含大量的金融援助,使土耳其政府可以穩定收支
。
於是就在1922年八月二十五日,凱末爾率領的土耳其陸軍發動了夏季大反攻,攻勢的目標
是粉碎希臘陸軍的陣線,消滅敵方有生戰力,收復小亞細亞西南方的領土,最終迫使希臘
政府求和。
攻勢發起的第二天,勝負就已底定。
杜姆路佩納的榮光
1922年八月二十五日,土軍夏季大反攻的起點就從杜姆路佩納戰役開始,土軍於三十英里
長的正面進行攻堅,第二兵團在北方面對希軍第三軍,第一兵團在南進攻希軍第一、第二
軍。土軍的步兵與炮兵和希軍兵力相近,但是土軍騎兵兵力高達希軍四倍。
在二十六日凌晨,部分土軍騎兵就已成功滲透希軍第一軍防線,開始破壞希軍交通線上的
鐵路與纜線。此一作戰是關鍵性的,希軍的指揮鏈和補給都太過脆弱,交通線的破壞將導
致災難性的後果。
土軍第二兵團在北方進行牽制性的攻擊,第一兵團則以第四軍和第一軍打頭陣,向希軍第
一軍的西北側實施炮擊與衝擊,由於土軍是用七個師打擊希軍的兩個師,又投入了大量的
重炮,後者很快就陷入苦戰,由於防禦工事太過粗糙,希軍的部分單位僅在預備炮擊階段
就損失過半兵力。
雖然希軍第二軍緊急派遣一個師增援,稍微穩固了戰況,由於偵查與聯絡不力,希軍高層
直到此時仍未能確認土軍的集結方向,乃至於試圖下令第二軍主力往北轉移,準備反擊土
軍右翼,不清楚戰局的嚴峻程度。
交戰至二十七日清晨,希軍在士麥拉的司令部與前線的聯絡完全斷絕,指揮鏈遭擊潰、全
軍一片混亂。土軍第四軍在當天上午完全攻破希軍第一軍防線,迫使後者向後敗退(連帶
著第二軍的部分單位),戰局急轉直下。
希軍第一軍與第二軍向杜姆路佩納周邊退卻,土軍第四軍、第一軍、第五騎兵軍和第六軍
持續追擊,在二十八日前後希軍就已呈現崩潰樣貌。這批希軍在敗退過程中因為指揮鏈瓦
解,而形成了兩個集團。
希軍第一軍的第一師與第二軍的第七師為一集團,在混亂中持續後撤;第一軍的第五、第
十二和第四師為另一集團,該集團退卻後一度滯留原地,等待隔日再做打算。兩個集團的
不協調,導致防線上出現缺口而為土軍所趁。
希軍第一軍軍長特里庫比斯少將指揮的集團兵力較多,由於撤退較慢,遂於二十九日於撤
退途中遭土軍包圍。在兩日激戰後,該集團的戰鬥兵員從原本的兩萬兩千名人下降至七千
人,由於遭土軍第六軍、第五騎兵和第四軍反覆打擊且對戰局情勢缺乏有效的理解,防禦
與突圍的嘗試都成效有限。特里庫比斯少將眼見所部處在潰敗邊緣,被迫把部隊分散突圍
後撤,但是部分單位在追擊下被殲滅或擊潰,軍長本人也在九月二日投降。
希軍第一師師長法蘭古少將率領的集團由兩個師與一些零散單位所構成,該集團在混亂中
過早撤退,發現友軍被包圍後才趕忙回頭掩護撤退路線,但仍於三十日遭土軍第一軍打敗
,殘部分成數個縱隊逃逸。
在特里庫比斯少將被俘的同一天,希軍第三軍也已經遭擊敗,杜姆路佩納戰役告一段落。
在短短十天內,希臘陸軍承受了三萬五千人陣亡、一萬五千人被俘的高昂損失,小亞細亞
的戰局已經無法挽回。
向著士麥拉挺進
從九月一日開始,土軍在兩百五十英里長的整條戰線上實施更深遠的推進,已經瀕臨瓦解
的希軍難以進行有效的抵抗。
在潰敗的過程中,希軍為了遲滯土軍的速度,並且也為了向土耳其裔進行報復,對各地進
行了大規模的破壞和擄掠,成為戰爭中的又一場浩劫。部分單位終究無法逃脫而被殲滅,
有一個希臘步兵師就在團團包圍之下,於九月十一日向土軍投降。希臘陸軍在土軍的夏季
大攻勢中戰死、受傷與被俘的人數可能達到近十萬人,元氣大傷。
在一敗塗地之下,希臘陸軍的大批官兵攜帶著大量的難民從港口脫逃,撤往愛琴海的各個
島嶼以及希臘本土。自各港口撤離的兵力與民眾高達二十幾萬人。
九月九日,土軍的前鋒進入了士麥拉,宣告著戰爭的決定性勝利。在當天,士麥拉城內來
不及逃往海外的希臘裔與亞美尼亞裔市民碰到了火災與武裝衝突,曾被視為多元文化的該
城不再是過往的樣貌。
希臘政府在希臘陸軍撤出小亞細亞的同時倒台,國王君士坦丁一世在九月二十六日宣布二
度退位、流亡海外。
土軍在小亞細亞大獲全勝之後,也向伊斯坦堡和色雷斯進軍,協約國無心作戰,在談判過
後開始撤離伊斯坦堡,位於色雷斯的希臘軍隊也被土軍反擊所打敗,希臘陸軍潰不成軍,
退回戰爭前的邊界。
戰爭結束了,接下來要由外交與政策來終結衝突,然而事實證明有些時候外交比戰爭更可
怕。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