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仇者心態
: "F連平時備受愛戴的連長Bob Fowler因為脾臟中彈而死. 平時相仰慕他的傳令兵見狀後,
: 轉身隨手抄了把衝鋒槍, 憤怒地將一排手無寸鐵剛投降的日軍一個一個打死."
: - William Manchester, "Good bye, Darkness"
: 平常溫和有禮的紳士, 在面對至親好友或敬愛的長官死亡, 也很可能被怒氣和情感蒙蔽理
: 智- 而大量的戰場暴力就是這樣發生的. 文學或歷史上經常能看到這樣的例子, 甚至法律
: 上也有暫時性的精神錯亂(temporary insanity), 情有可原(extenuating and mitigatin
: g circumstance) 的觀念.
: 天生殺手
: 士兵在戰時的行動受環境造成, 暴力雖然會助長暴力, 但相當程度上也受先天性情的影響
: -
: "有一種人是天生殺手: 他們最大的滿足感來自男性間的情誼, 刺激感和克服生理上的挑
: 戰. 他雖不願隨意殺人, 但假如他能找到一個合理的藉口- 例如戰爭, 再加上他的行動也
: 能讓他進入他本來就想進入的情境, 那他們也不會反對這樣的行為. 不管這種性格是先天
: 或後天, 他們當中大部分人都加入了軍隊- 很多人又因為承平時期的正規部隊實在太無聊
: , 後來又成了傭兵.
: 但軍隊成員中這類人其實很少. 就算在一支小型的職業軍隊中, 比例也不算多, 而且多半
: 都屬於特種部隊內. 在由徵兵制組成的大型軍隊中, 這類人幾乎不存在. 其他壓根不想殺
: 人的人, 才是軍隊必須說服去殺人的對象."
: - Gwynn Dyer, "War"
: 先前Swank & Marchand在二戰的研究指出, 那百分之二具有先天攻擊性病態人格的士兵,
: 很明顯地在該殺人時就毫不手軟, 也不會得到因長時間作戰導致的PTSD. 但用病態或反社
: 會人格(sociopath)這樣負面的詞彙來描述他們並不恰當: 他們的作為就是戰時士兵應該
: 具備的行為.
關於復仇者與天生殺手,必須討論到在二戰之前的早期空戰中,一種特殊的殺戮行徑。
就是攻擊跳傘飛行員,或是在太平洋戰爭中可見的,向落海者進行轟炸跟機槍掃射。
在早期空戰,飛行員往往還帶著點騎士精神情懷,攻擊跳傘者跟落海者,被認為是
攻擊手無寸鐵者的懦夫行徑。
但當戰爭激化,死者日增,復仇心態開始出現,驅使飛行員將敵人趕盡殺絕,
因此攻擊跳傘者的行為開始出現。
這現象有一個問題是,由於空戰的高速性質,與空間廣大,這類行為的目擊者往往
非常稀少,而且因為目擊者除了敵人之外往往只剩執行者的同僚,這類行為很少
會被追究。
但如果這類行為遭到敵軍飛行員目擊,則敵軍飛行員可能也基於復仇心態,
開始攻擊跳傘者。這是一種報復仇恨的循環。
在海戰上,由於太平洋戰爭的種族戰爭側面,以及日軍拒不投降,戰俘營待遇不佳
的傳言,在盟軍之間攻擊落海者變得日趨普遍,許多戰後倖存的日本海軍人員,
留下證詞指出盟軍飛行員俯衝掃射落海日本兵,甚至投放炸彈將其炸死。
反而是日本海軍雖然對投降者不見得寬鬆(事實上傳出了數起處決俘虜案件),
基於一種武士精神的情懷,日本海軍對於攻擊落海者往往認為是不光榮的行為。
(這種對敵人手下留情的文化被稱為「武士の情け」,根植於日本文化中,是
今日仍常被使用的用語。)
但必須指出,空襲掃射未明確投降的戰鬥人員本身在戰爭的法理上並不算是戰爭犯罪。
不對跳傘與落海者實施攻擊,純屬飛行員跟水手之間的文化。
若在地面部隊當中,攻擊一個未明確投降而是丟下武器逃跑的敵人是
再正常也不過的事情之一,戰局已決後,殘酷且執著的追擊敗走敵軍,
被認為是擴大戰果的絕佳戰術舉動。
所以這些破壞不成文規定的空中殺手,是違反騎士或武士精神的不名譽殺人者,
或因為憤怒(落入原力黑暗面)的私刑執行者,又或是純粹追求效率的戰術家。
是個相當難以判定的事情。
也必須指出在中國有個成語叫「婦人之仁」,打從楚漢之爭以來,
基於個人的感傷對敵人手下留情在中國文化中被認為是愚行。事實上這種精神
確實會影響戰爭決策,甚至有可能導致戰局逆轉。
誠如我在前幾篇指出的,在戰爭中,短期效應上是越兇狠越殘酷的人越有利。
沒有人,也就沒有問題。
就算在中世紀,將敵對家族包含幼童在內趕盡殺絕,也被認為是
斷絕禍根的正當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