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善之] 船舶の強度と安全 https://goo.gl/8ApME3 44M
——————————————————————————————————————
4、應(緊)急注排水裝置與バルジ(bulge ,膨、凸出,後以「凸出部」稱之)
(3)大和型戰艦之阿基里斯腱(※接續)
(圖1、圖2) https://imgur.com/JABwCLz
※補充 YN18 戦艦「大和」の防御計画 https://imgur.com/TzFkSO0
YN19 戦艦「大和」の船体構造 https://imgur.com/FthEDc5
(社)日本溶接協会 溶接情報センター
flash http://www-it.jwes.or.jp/gallery/gallery3.html
(圖1、圖2改) https://imgur.com/rWzvylx
調查大和的損傷狀況,上部舷側Armour的上端與中甲板的背板僅僅與型材相連接
,Armour上端的剛性對比起來跟鉸鍊一樣。支撐下端的棚板儘管透過背板與下部
舷側Armour的上端結合也是剛性不足。如圖2所見,接合受板與棚板的28mm
鉚釘數量(只有)最低限度的1列5根,爆炸的衝擊造成了(鉚釘)切斷,棚板受到彈
性變形的影響,失去楔效應,爆炸壓力讓Armour的斷面形狀幾乎完全變形。背板
的骨架(フレーム)之Bracket(ブラケット、托架)部前端發生了差不多
200mm以上的水平變位突破了火藥庫的14mmDS縱壁。
另外、從噴飛鉚釘的孔洞海水往下方洩。機械室也浸水最終那個量據說達到3000t
。像這樣、大和型戰艦為了防禦水中彈(形成)Armour接合部之構造上的缺陷,
(造成)對魚雷的水中防禦沒有功能。這個接合部對中水彈應該也是弱點。戰後、看了
這個圖面的美國造船官,指摘了上下舷側的Armour接合部為大和的阿基里斯腱。
因為根據圖面透過受板Armour的接合部在上下方向很Smooth(スムース)
地連續、看起來很合理所以(大和的)設計者這樣誤解了。另外背板的骨架應該要與火
藥庫壁的骨架一體化。
武藏也在帛琉(パラオ)近海遭到1發魚雷擊中船首,浸水量達2600t(1944
/3/29)。菲律賓海海戰時,同艦從兩舷受到雷擊伴隨著爆擊沈沒(1994/
10/24),4個半小時間,由船首部的浸水區劃漸漸擴大。這是為了構造輕量化所
以防水區劃內的補強板等變成輕結構,如果發生了大撓度(彎曲)的話,就發生鉚釘接
合部的滑動這與其水密性容易破壞也有關係。
(4)個室主義
日本的軍艦是,在中心線上設置水密隔壁,機械室與鍋爐室等大的防水區劃依左右對稱
配置,是基於將浸水限定在1區劃內所謂的「個室主義」這樣的設計。這樣的設計,在
受到魚雷時可局限在浸水區劃,使浸水量受到限制,但在單側(片舷)浸水發生時為了
平衡傾覆力矩(転倒モーメント、Overturning Moment)不得不在反對舷的多數區劃注
水,也有總浸水量為初始浸水量近2倍的情況,要達成個室主義的意圖困難。據在軍艦
設計之中心的牧野茂氏(技術将校)所述,戰爭末期時在中心線隔壁打開了開口,但如
果不開相當程度大的開口那麼緊急時就沒有效果了。特攻戰艦大和在受到爆擊和雷擊向
左舷傾斜時,後部注排水管制所被破壞,預想外的得對右舷之機械室及鍋爐室注水。為
此機關科員數百人犠牲,出力也大幅減低。個室主義這樣的設計,配置全部都對稱,鍋
爐室也集中,有機關(引擎)艤裝容易這樣的優點。中心線水密隔壁的存在,由水中防
禦面來看非常地負面(マイナス)。
※差不多就翻到這兒吧,以下不再翻譯而是簡單敘述之一後面幾節的內容,之二與之三
就不再翻了,其它就煩請有興趣的人看原文。
(5)凸出部(バルジ)與對魚雷水中防禦構造
https://imgur.com/1J71F73
凸出部內設置多數縱壁空間,內部設以管線,如灌入海水、重油等非壓縮液體則形成「
液層」,反之則為「空(氣)層」。
日本認為受到爆壓的液層反正還是會在分散後傳到對面去,所以效果不能期待,重量的
增加也很浪費,所以日本多半在凸出部內設置的是空層,空層有擴散爆壓的優點。而且
可以增加浮力,多出來的浮力就拿去增加武裝。
日本在1935年以後才漸漸採用液層,如1944/3/7日竣工的空母大鳳就是當
時日本的最先進設計,不過還是敗在接合處的鉚釘。
(6)緊急時無法冷靜
空氣層的凸出部如果浸水的話發生轉倒時刻(傾覆力矩、液層就無所謂了),需要對反
對側注水,但如果浸水的部位是預想外的場合,就無法保證在戰鬥中能及時應付複雜的
操作。
美國艦艇沒有在中央設水密縱隔壁,而是重視横向隔壁。在横隔壁之間以其幅長配置液
層。如果横向液層被突破了水浸入中央區劃,因為中間沒水密所以水會自動平衡(淹)
到另一邊。
美日兩邊中央水密有無的差異就在如果不是少量滲水而是大破灌水時,幫浦是追不上灌
水的速度。像美式無中央水密隔壁,以直接犧牲另一邊來快速恢復平衡避免直接轉倒。
(7)浮力保持策
日本受到馬里亞納海戰3艘空母沈沒大打擊的教訓後,採用了將水泥灌入凸出部的「浮力
保持策」,瑞鶴號航空母艦就追加了灌入水泥的凸出部參加了菲律賓海海戰。
瑞鶴最後受到了魚雷8發及炸彈7發才逐漸沈沒,發揮了匹敵特攻戰艦大和的抵抗力!?
瑞鶴本乃高速艦是狹窄的船體,為了保持浮力在兩側加掛使用了水泥乃是當時大胆的發
想。(這是萬策盡的死亡反發吧XD)